邹 宁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 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小学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新课改必然要求我们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而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学生更需要学会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这也是学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必要条件。引导广大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目标之一。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主导作用,给全体学生合唱养成互相倾听的良好习惯,为日后的合唱培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方式不当、音乐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缺乏等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生的基本功有限。音乐是小学基础的艺术学科,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自身的韵律感不强,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音乐合唱的基本功不扎实,在合唱训练时忽视了基本功的练习,合唱当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不当。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就目前而言,有些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尚未改变,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加之一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听从音乐教师的指挥和安排,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2/4指的是四分音符为一个拍子,其中每一个小节中有两个拍子,第一个拍子为强拍,第二个拍子为弱拍,仅从字面上学生难以理解这一知识点。
第三,音乐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音乐教学中师资力量十分有限,有些小学音乐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代课,不能将音乐合唱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2.1 音乐兴趣培养。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有了音乐学习兴趣,就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时,需主动突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音乐思维想象力得到放飞。随着音乐学习体验的不断增强,音乐带给学生的愉悦感会逐渐转化为学习兴趣,为学生音乐学习奠定基石。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更高,合唱歌曲相对于单唱歌曲而言,旋律更为复杂,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和相关知识也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生对音乐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从鉴赏合唱音乐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播放一些音乐合唱作品,与学生共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唱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对唱法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合唱唱法,合唱演唱过程中融汇唱法和技巧,不断提升合唱水平,从这方面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好胜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浓厚兴趣。如,在学习《天地之间我们的歌》的合唱的时候,我会将钢琴加入到合唱中,钢琴的演奏可以让这个后节奏感强烈的歌曲显得更加有冲击力,在明快的节奏中学生的合唱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学校合唱整体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团结合作,每个人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他人的不同唱法,这样才能形成合唱整体之美。所以,引导小学生通过声音辨别、协调等来达成各种声音的和谐至关重要。例如,在歌曲《雪绒花》的合唱训练中,大部分学生觉得高音部分旋律优美,低音部分有部分哼唱,不好听,所以想唱高音部分。其中有几个学生的全部声音表现较好,但是也有一些学生音域较窄,又没有足够的声部气息张力支持,声音不圆润。碰到这种特殊情况,可以先让这些同学一起试唱在高音区的声部旋律,由于在高音区难度较高,虽勉强唱了上去,但由于声音十分紧,显得力不从心。然后,让全体学生合唱《雪绒花》,并由此展开讨论,哪一种音乐演唱的形式更加地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经过讨论,学生知道,正因为有许多同学演唱了主旋律以外的其他几个声部,才真正烘托着主旋律,形成了合唱音乐的一种和声美,声音的和谐美。当学生知道这些后,合唱低音和二声部的合唱学生就充分克服了他们心理的复杂问题,演唱时积极、投入,理解了整首合唱旋律,从而也促使合唱的歌曲整体音乐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这次训练,学生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的音乐认识,集体默契的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创造和突出统一、和谐、优美且富有听觉立体感的音乐声音效果,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合唱也应该采用新形势,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有趣的教学设计,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孩子参与到课堂中去,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共赢这一观念也很重要,只有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才会有动力,当然这也会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坚持不懈的向学生展示合唱,并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也很重要,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