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琛
(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学生的学习受到其自身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学习风格是个体经过常年的学习生活,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思维倾向,这种思维倾向会使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趋向于某种独特的学习方式。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学习的实质,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掌握学习规律,学会学习。因此,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个体的学习风格来了解人类学习。再者加之,科尔勃认为个体的学习风格是多种学习风格的融合,但在融合的过程中,有一种主导风格。那么,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个体的学习风格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2.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具备或者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1]。
2.2 科尔勃(Kolb)的两维坐标理论。科尔勃对学习风格中的认知风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总结出区分认知风格的两个维度:具体体验(CE)—抽象概括(AC)维度和反省性观察(RO)—主动实验(AE)维度。科尔勃依据这两个维度确定出4种学习风格:顺应者方式、发散者方式、聚合者方式与同化者方式。
3.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某高校的二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性别、专业对学生学习风格有无影响以及总体学生学习风格的分布情况。
3.2 研究工具。
3.2.1 科尔勃学习风格量表(1985年)。该研究主要借鉴科尔勃在1985年制定的学生学习风格测量量表,量表包含12个排序题,每道题4个选项,分别代表抽象概括(AC)、具体体验(CE)、反省性观察(RO)以及主动实验(AE)四种学习方式。被试在回答问卷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并根据其符合情况加以排序。在处理问卷方面,将各个排序选项设定分值,由第一项指第四项依次是1分、2分、三分、四分,而后根据回答情况计算总分。该项调查主要评价6个变量,其中包括4个主要变量与2两个合并变量。合并变量按照两个维度分类,以第一维度的AC减AE来表示其在感知信息时对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偏爱程度;以第二维度的AE减RO来反映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与动手实践的偏爱程度。最后,根据被试这两个维度的得分,对照科尔勃的学习风格模式图可知其所属类型。
4.1 科尔勃学习风格总体分布情况。在测量被试学习风格的结果中,聚合型学习者共11名,占总体的35.5%;顺应性学习者共12名,占总体的38.7%;发散型学习者共3名,占总体的9.7%;同化型学习者共3名,占总体的9.7%;剩余两名同学第二维度的合并变量为0,无法判断其属于哪一种类型,但第一维度都更倾向于直观感受、具体经验这一方。
4.2 各专业学习风格分布情况。本次调查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试8名,其中,聚合型学习者6名,占75%;发散性学习者1名,占12.5%;顺应应学习者1名,占12.5%;同化型学习者0名。哲学专业被试7名,其中,聚合型学习者2名,占28.6%;发散型学习者1名,占14.3%;顺应型学习者3名,占42.9%;同化型学习者0名,还有一名被试的学习风格无法测量,但其第一纬度更倾向于具体经验的方向。录音艺术专业被试共16名,其中,聚合型学习者3名,占18.8%;发散型学习者1名,占6.3%;顺应型学习者共7名,占43.8%;同化型学习者3名,占18.8%,还有一名被试的学习风格无法测量,但其第一纬度更倾向于具体经验的方向。
4.3 不同性别学习风格分布情况。本次调查中,被试学生包括20名女生,11名男生。20名女生中,聚合型学习者8名,占40%;发散型学习者1名,占5%;顺应型学习者8名,占40%;同化型学习者2名,占10%,还有一名被试的学习风格无法测量。11名男生中,聚合型学习者3名,占27.3%;发散型学习者2名,占18.2%;顺应型学习者4名,占36.4%;同化型学习者1名,占9.0%,还有一名被试的学习风格无法测量。
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为了平衡学习风格的理论,他认为,个体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选择与之对应的一种学习风格或将几种学习风格有机结合起来,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应不同的学习场景,但学习风格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异。那么,如何选择更适合文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呢?笔者在此做出大胆的推断,文科学生的学习内容较为感性化,偏爱主观感受且对抽象概念不感兴趣,同时他们擅于接受各类复杂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反思性观察。因此,同化者方式与发散者方式相对来说,更适合文科学生的日常学习。
本次研究还表明,不同专业间的学习风格存在明显差别。从科尔勃的学习风格理论上来说,个体不是仅有一种学习风格,且这种方式经过时间的锤炼,已经演化为一种学习习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易受到环境与学习任务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学习风格会随着个体的年龄增长、学习时间的增长、适应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