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方言的魅力

2020-11-24 16:46庆阳市西峰区教育局
甘肃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丰富性普通话方言

○ 庆阳市西峰区教育局

一、我国南北方言语汇的差别不是很大

笔者一直认为南北方言语音、语汇差别很大,推广普通话以来,许多方言渐渐被遗忘,最近翻阅《红楼梦》却有了新发现,仅仅前四十回,就出现了许多跟庆阳常用方言一样的词汇。比如,轻省、累掯、矼牙、怪道、齐整、坟圏、灰条菜等,下面看看具体语境中的词汇:

你们两个不卯,又拿我来作人。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他的散文集《随遇而安》里面同样有许多这样的词汇:

我这人很“拉糊”,会把原稿搞丢了的。

清明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越旺。

拉秦腔的胡胡。

散文大家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东海,他的作品语言是怎样的呢?以他的散文集《择偶记》为例。

有一天我回到家里,爸爸和娘娘他们说:“小招真可怜!”(笑的历史)

这一半也因为心境不好,一半也实在是给孩子磨折的!(笑的历史)

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用方言才有个性、符合身份

沈从文说写作要贴着生活写,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是不一样的。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身份,也要跟他的性格、生活环境、经历相一致,千人千面才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林黛玉、焦大、周瑞家的、王熙凤等人物都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些风格单靠标准的官方普通话一定表现不完美。有了方言的运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也就鲜活起来,有了生活气息,有了灵动,有了诱人的光彩。如果任由方言消亡,下一代人读典籍的障碍将更大,且需要更多的批注,也不利于民族语言的丰富性。

三、语言的发展不仅要纳新,还要继承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汉语也不例外。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的产生,一些词慢慢退出了日常生活,另一些词则高频率进入人们的生活。

无论从母语研究还是汉语的发展来说,我们都应该一方面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融合,另一方面注意方言的传承,将方言中有生命活力的词汇保存下来。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某一地域的文化渊源、变迁、思想价值,体现着这一地域成员感受世界、表达情感以及彼此交流的方式,沉淀着这一群体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故、文化传统、人文因素,也折射着成员的社会心态、文化观点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汉语的发展需要不断纳新,但也不能一味抛弃,抛弃太多,势必影响汉语的丰富性。研究方言的学问很大,不是三言两语可道明。单单从语言丰富性来说,普通话需要植根于方言,不断吸纳有生命力的方言词汇,才能避免表达的单一、枯燥,死板,脱离了方言,离开了民族文化根基,只怕终将是齐人学步。

细读大师的作品,笔者认识到南北词汇的差异远远小于语音,很多词汇南北都在用,不用太过担心听不懂。跟祖辈相比,我们这一代能说的方言已经很少,下一代就更不用说,因此,近年来抢救方言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大。

四、充分发挥方言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应用方言,帮助学生认知和调动生活积淀。“婶子”一词学生不理解,查字典是“弟弟的妻子”。有学生说婶子就是“mama”,其他学生恍然大悟,联想到自己的“mama”毫不费力地理解并记住了婶子一词。习作中要允许学生使用方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留心不同群体语言的差异,懂得年龄、文化、个性、生活环境都会影响语言。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男人和女人,北方人和南方人,乡下人和城里人,文化人和没文化人,他们的语言都有差别。若能抓住特点,真实表现人物语言,人物形象就会个性鲜明、生动、真实、灵动,更有吸引力。我们要鼓励学生搜集引用生活中依旧广泛使用的方言,在应用中感受、发现方言的魅力,切忌千人一语,千人一面。

五、应致力于丰富民族语言,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时代呼唤曹雪芹那样的大家,百姓喜欢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焦大这些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的人物。要想涌现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关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生活化,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方言的传承不是一日一人可为,需要媒体、社会、学校、广大文艺工作者、教师们共同努力,不断丰富民族语言,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丰富性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新闻采访语言信息丰富性缺失的表现分析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开放式课堂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