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金泽小学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题目教师出,作文教师批,优劣教师评,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创新能力被扼杀,写作兴趣不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习作教学效率低下。为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笔者对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五环节”(感受-交流-拟作-评改-展示)开放式习作教学流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感受”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采访、阅读和情感体验等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习作过程的整体效应来看,感受环节是“五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起始环节,是学生习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内容入手,要解决好“为什么写”“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如,在指导学生写《找春天》时,教师应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提前向学生说明习作训练的内容,并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通过多种方式及方法(观察、采访、调查等)认识身边的人、事、景、物,真切地感受生活,广泛地搜集写作素材,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写草稿、列提纲等)。其间,教师要通过个别询问的方式,不失时机地予以督促、检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感受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
“交流”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习作过程来看,交流就是口述作文的过程,体现了习作“先说后写”的原则。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所感受的素材入手,解决好“怎样说”的问题,要让学生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还以《找春天》习作训练为例,在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形象生动的交际情境,可采用“先组内说,再推选代表说”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交流活动中去,积极地聆听和表达。其间,教师要向“说者”和“听者”提出相应的要求:“说者”要大胆地说,充分地说,创造性地说,但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说真话,吐真情;“听者”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把话说好,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拟作”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的中心环节,主要在于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感受阶段”和“交流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深入交流了生活感受,拟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范文或下水文为例,从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对学生写作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力争写出富有个性、情趣、新意和独特感受的文章。学生拟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以掌握整体情况,对个别学生及时予以单独辅导。
“评改”就是教师通过浏览全班学生的初稿,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定具有典型性的稿件,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及时组织学生共评、互评、自评。如果说“拟作阶段”是放,“评改阶段”则是收。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解决“改什么”“怎样改”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如,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首先,教师可就某篇具有共性的习作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批改。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批改方法的基础上,再由小组长组织他们逐篇朗读,互评互改,互相学习,集思广益。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技巧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上,自评自改,力争改出个性,改出风格,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习作兴趣。”本环节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成形之作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师生共同鉴赏。在习作展示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如,欣赏优秀习作、编习作集、办习作小报、表演习作内容等,展示自己的才华,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