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丽
(广东省中山市良都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55)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班主任教师所要承担的重点内容,但班主任还同时要负责班级的管理以及自身学科的教育任务,往往难以抽出足够精力展开相应的德育工作。而通过会诊式德育工作模式,让学科老师一同参与到对学生德育问题的解决与培养工作中,能够实现其在质量与效率上的提升。
1.1 工作内涵。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种应对学生人格塑造问题,以及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方面的新型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德育学习上的后进生,一直都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困扰,而通过构建起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由各个学科的教师与班主任教师一同研究学生在德育上存在的问题,就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教育策略与措施。使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德育问题的解决,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拥有良好德育素养的学生。
1.2 构建原则。想要构建起一个成体系的会诊式班主任教育模式,就应当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遵守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在对班主任德育教育体系进行构建时,要注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心里变化、性格特征,去主动了解并分析学生德育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制定相关的德育教学措施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
(2)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保障会诊式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能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重要原则,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正确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纠正学生的思想品格。
(3)自我教育原则。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由自身来发现自身的发展道路以及德育上的缺陷,才可以使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成果得以实现,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由自身予以改正。
2.1 立足于学生 发现问题原因。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到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任何教师都曾经经历过与学生相同的年龄阶段,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所差异,但在初中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都大致相同。为此,在进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时,班主任教师以及学科教师在对学生德育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应当能做到换位思考,以自身在初中年龄段的经历作为参考,分析学生德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以此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由于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相对较晚,使得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仍旧以独生子女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容易形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对其他同学乱发脾气或是扰乱班级课堂秩序。而为了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并在此之前仔细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名班主任教师为了解决自己班中一名学生自私自利,不参与班级值日,也不积极参与任何班级活动的情况,在于其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其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在家中其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没有打扫卫生的习惯,而不参与班级活动的原因则是因为“很麻烦”。而为了解决这名学生的这种状况,该教师首先与其家长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过度溺爱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之后,再与学科老师相互沟通,让语文教师帮助培养学生的感恩与集体意识,使其意识到父母的关爱,了解到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其逐渐的改正身上的德育缺陷,融入到班集体当中。
2.2 把握重点 培养班级氛围。很多时候,学生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家庭因素,班级氛围的影响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因此,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科教师一同展开会诊式德育教育时,需要能够注意到导致学生德育素质出现问题的重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德育问题进行纠正。班主任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职能,对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并通过一系列的协作活动消除其相互之间存在的隔阂,从而构建起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并且一个良好的氛围还能够促使一些在德育素质上存在问题的同学,在班级氛围的影响下,逐渐反省自己[2]。而这时班主任在联合学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历史或是思想品德教师用相应的历史典故或是事件来旁敲侧击,在潜移默化间便能够实现对学生德育问题的纠正与改善。
综上所述,在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工作中,要严格把握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塑造良好品格的工作内涵,并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守实事求是以及自我教育的原则。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立足于学生,发现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住培养班级氛围的重点,以此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