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辰北分校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要么过度依赖教参及相关备课资料,总是靠看课文内容了解教材文本,看课标任务了解要教什么,看教参建议了解怎样教,之后大致考虑学情和个人对文本的喜好,设计几个自认为新颖妥帖的教学环节,顺着自己设想的“蓝图”走完所有流程,就教材教教材,就自己的设计侃侃而谈,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很少反思这节课能给学生语文能力带来怎样的提升?
2019年10月14日,笔者有幸观摩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毓新博士题为《享受发现的乐趣》的研讨课例,王博士根据学生能力需求,打破教材壁垒的巧妙设计,以及立足语文关键能力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彩讲解,令人脑洞大开,使笔者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进而对上述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王博士执教的这堂课既有《猫屋》绘本阅读推荐与汇报,又有《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读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属性。《猫屋》绘本阅读教学从看图说话猜测图片——作者和内容简介的信息提取——熟读、精思、速记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分享阅读成果等,诸多教学事件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在作者和内容简介的信息提取中,王博士关注到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思维导图的绘制、阅读感受的分享过程中,从要求学生按思维导图讲述故事到分享阅读体悟、回答同伴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与审美能力,课堂交流反馈和小组汇报分享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语文指向表达的工具性又渗透着语文交际运用的人文性。
王博士的两节课例立足学生概括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能力、语言建构能力、阅读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将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的经典绘本《猫屋》引入课堂,而且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经典篇目《冬阳·童年·骆驼队》再次嵌入观摩课堂。课内外、国内外教材、读物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壁垒,把教材的涵义提升到课程资源整合的全新领域,进而解决了大多数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的困境。在王博士的课堂上,只要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任何资源都可以称之为教材。
课例展示结束,王博士在组织观摩教师研讨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堂课的模式属于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属于整本书阅读还是绘本阅读?”这让大家陷入了沉思:这节课既有课内单篇教学,又有课外整本书阅读;既有绘本阅读,又有群文阅读;既不像“1+X”模式,又不像围绕某个主题开展的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而仅仅是整本书的阅读推进,其中又涉及到读写一体化的内容。王博士不求形式上的花哨,只求教育本真,这种模式超越了传统课堂模式,打破了现有模式之间的壁垒,似乎是一种整合、一种融通,更是大道无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质朴智慧。
王博士的课堂自由、自在、自然、自得,始终是在根据学情做出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概括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环节中,王博士先示意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通过对比点评,抓住概括主要内容、提炼关键信息的方法,可是几个学生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于是,王博士迅速调整策略,让学生抓住时间、人物、干什么概括主要内容,通过缩句提炼关键信息,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现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通过问题驱动、任务引航,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学、学中得,收获熟读、精思、速记的阅读方法所带来的阅读成果,进而享受读书的快乐。通过课文与原文的对比,让学生在鉴赏中思辨,在思辨中发现一段话只能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道理,进而明白一事一理文章该如何去写;通过一课一得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发现及时回顾总结的重要性。在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王博士利用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精确判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原点,如在用教材结构、教材言语逻辑指导一事一理作文教学环节,通过设计快板儿歌激发兴趣、促进记忆深化,招招都在依靠学生,招招都在唤醒学生,招招都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总之,掌握心理认知规律,真正了解学生,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铺好路”“搭好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的快乐,才能让语文课堂少一些热闹、多一些深刻,才能像王博士那样自由、自在、自然、自得地做好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