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一悟小学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良好的校风、班风,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边学习氛围、边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本着“德育为先,树人为本”的宗旨,在构建班级文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所在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1.教室的布置。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营造特色班级文化氛围。我把班级分为九个小组,让九个小组成员动手制作彩色图案分别贴在墙壁上,起上自己喜欢的名字,以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评定,贴花朵、小苹果、大拇指等,满五个给小组换一面红旗。孩子们的参与性很强,很积极。墙壁上面还设有“分享喜悦”“看我的”等为学生表现自己提供舞台,优秀的作业、漂亮的字画、充满童趣的诗歌创作以及富有智慧的小制作等,使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明星屋”、“看谁跑得快”表扬先进、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组织学生记录并保存“学生成长记录袋”……张贴学生的习作绘画,使教室宛如“乐园”,通过生动活泼、美观大方的布置,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
2.办好黑板报。班级室内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板报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定期更版。文字编辑、板报内容、版面设计等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共同办好。为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每月一期黑板报,小组进行比赛。学期末评比后奖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3.建好图书角。我们引导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和报拿出来,推荐图书管理员学习学校图书管理办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小小图书角。在班级中开展争做图书角“主持人”、争做图书角“热心读者”、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促进班级阅读文化的形成。
4.美化生物角。我们在教室设有植物角,除了摆上一些如吊兰、水仙、金钱树等不同的植物外,我还要求学生在拿来盆栽结合植物特点附一句话或一首诗,一方面可使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为植物角增添了文化内涵。
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如何通过班主任的导演,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管理的空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呢?
1.班规大家定,自己管自己。“班规大家定”是学生成为主人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定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班规的制定,他们比较乐于遵守。
2.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可使班级管理民主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践中锤炼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教师首先要设置班级管理岗位,如:学习组长、卫生组长、图书管理员、门窗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板报组长等,让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其次,通过竞选演讲、投票选举产生班委。同时,由师生共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制度,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实施。设立“明星屋”来考评每个岗位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完成好的同学评为明星,切实做好检查和评估工作。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