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常蕴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小学生普遍爱玩,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时,教师通常会指导小学生完成多样的游戏,在这个期间,小学生之间会产生充分的互动,他们会打招呼来认识彼此并进行其他沟通。但是,学校在校内课后服务实践中虽然会采用游戏的形式,但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游戏化课后服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学校课后服务游戏开展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路径,以期小学生愉快的度过校内课后服务。
为了解决“课后三点半”学生无人看护问题,同时提升基础教育的服务能力,教育部在 2017 年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游戏化课程的指导下进行校内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课后枯燥烦闷的困境,值得推荐。游戏化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意识,通过适当的游戏材料,促进小学生进行多种身体活动,提高他们的协调性,通过游戏化探索让小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处于小学生阶段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且十分好动。基于此,校内课后服务老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游戏所体现的内容和精神符合道德标准,还应该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相关的历史、习俗等知识。一般而言,良好的游戏化课后服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进行积极引导和指导,从而让小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锻炼小学生的身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和勇气,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开展适当的游戏,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面。进行游戏期间,学生会接触到特定的游戏材料,他们在整理和摆弄这些材料的同时,会增加他们对物体的直观认识,有利于他们了解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和同伴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此一来,就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一般情况下,游戏会和真实生活产生关联,因此,通过游戏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校游戏多是运动类型的游戏,在每天的游戏过程中,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得到不断加强,他们的体质也会提高,与此同时,非常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生长,不易于生病,为小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提供保障。游戏期间,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和各个关节等都得到了锻炼,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在整体上更加灵活,跑跳时候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对增强小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
学校的游戏种类不一而足,并且拥有很高的趣味性。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天性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往往会把身心全部投入在游戏当中,所以,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以释放和表达。游戏期间,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应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圆满达到游戏要求。如此一来,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情绪的目的。
在进行游戏期间,通常需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及相互之间充分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展开非正式的沟通交往,从而增加他们进行沟通的机会,提高他们之间进行互动的主动性。在游戏时,应该始终让学生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的互动有序展开,在共同的目标下,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掉自私的毛病,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
之所以在校内课后服务中采取游戏的方式,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加协调,提升学生协作能力。但是,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的实施期间,大部分老师对游戏化校内课后服务的认识不足,他们普遍认为游戏和玩是一回事,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安全上面。在此观念下,导致老师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中指导不足,使得学生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过程中缺少指导,学生游戏开展过程混乱,游戏在校内课后服务的价值无法发挥。
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游戏期间,学生应是参与主体,老师的职责为引导和指导。但是在大量的游戏过程中,许多老师都未能确保小学生的主体位置,老师过多干涉小学生的游戏过程,不再只是单纯的引导小学生进行游戏,而是全程进行指导,使得小学生的自主性下降,无法达到通过游戏来锻炼小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更有甚者,个别老师缺少耐心,会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强行暂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师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根本无心和小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只是草草的把游戏规则向小学生进行介绍,完全不在乎小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游戏规则,导致小学生游戏体验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当下的校内课后服务中,可以把小学生分为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三个阶段。这就要求开展游戏时必须结合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差异性,只有按照不同阶段设置游戏才能达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举例来看,在1-2年级的学生年龄往往在8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属于认识自我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设置游戏种类时,必须确保小学生可以理解游戏规则。如果设置不合理,就会导致小学生无法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也不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在校内课后服务的游戏中拥有强烈的表现欲,学生会比在家里的表现好出许多。基于此,校内课后服务游戏开展时,老师应该围绕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置游戏的规则,开展多样化游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进行协作和沟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校内课后服务游戏期间,老师应该做好引导的角色,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重视每个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完成游戏。在平日校内课后服务游戏活动中,老师应关注每一名小学生,仔细去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开发他们的潜能。创设愉快校内课后服务游戏氛围,让学生们可以积极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达到游戏锻炼他们身心的目的。
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游戏时,老师应该注意不能把游戏当作强制性的活动,更不能按照自身的喜好和经验去判断学生情况。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应该以学生自主进行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游戏体验。为了确保校内课后服务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全面观察小学生身心特点,积极主动和他们进行互动,为他们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的进行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发挥自主的沟通和互动。游戏开始之前,老师应该耐心的为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鼓励他们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老师应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的探索,保护他们的天性,为他们的成长护航。
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始终围绕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来进行。老师应该明白,设置游戏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设置游戏种类和环节时,必须要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小、中、高各个年级阶段差异化设置游戏难度,根据学生的参与能力、认知能力、协作能力规范游戏规则,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中的参与感。例如,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在8岁左右,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模仿力很强,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游戏的设置应该以20分钟为一个阶段,避免时间过长降低学生参与性。教师在设置游戏种类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各个年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最终确定游戏的种类和流程。为提高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老师应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并配合相应的游戏材料和游戏设施。
学生在参加校内课后服务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理解能力并不一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作为一名合格的校内课后服务指导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对待每一名学生,鼓励他们进行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课后服务游戏环境,认可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过程中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环节时,老师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耐心的解答,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探索世界。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肯定优点,积极鼓励。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我表达能力,进而在良好的校内课后服务游戏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校内课后服务中参考游戏化课程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后空间,带走学生一天学习的疲倦,又能在校内课后服务的游戏中锻炼身体,是一举多得的事。但是在校内课后服务游戏开展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校内课后服务老师的重视。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游戏期间,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锻炼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