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瑞娟
(甘肃省宁县新庄学区 甘肃 宁县 745200)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将生活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开始普及,将语文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在乡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仍然只是按照书本和教学大纲来授课,没有创新教学模式,没有将语文课堂生活化。本文就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改善提出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化,各位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知识是用来实践的、使用的,并不单单为了应试,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将生活实践与教学知识相结合非常必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乡村的小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重视应试考试和课本教学,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乡村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发现乡村生活之美,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乡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
1.2 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任务和目标,按照固化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够向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都比较有限,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用生活中的角色去扮演,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创建乐趣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拓展认知能力[1]。
2.1 观察生活,收集语文课堂学习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从生活中获取需要的语文学习素材。例如,在学习《爬山虎》这一课,可以利用乡村自有的便利条件,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们去大自然中观察爬山虎的形态,结合教材文章,更容易理解作者笔中描写爬山虎的形态样子,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将课文相结合,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有利于乡村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打造生活化课堂。
2.2 学以致用,通过实践体验生活化教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得以实践利用,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所学内容在生活中加以实践。例如,在学习雷锋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将学到的雷锋精神通过生活实践更好的理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习惯,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增强了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一方面可以对文章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学生们丰富学习内容,从中获取快乐。
2.3 布置多元化作业,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乡村语文教师在改变课上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多设计一些跟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在完成语文课后作业过程中增强生活实践,发现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寒假即将来临,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抄写春联的多元化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了春节期间粘贴在门外的春联内容,也增加了学生们完成作业的趣味性。又或者可以布置学生观看固定时段的新闻内容,之后写出观后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在参与生活实践的同时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文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2]。
2.4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乡村生活的小学生是丰富多彩的,需要由教师的引导发现生活之美,让孩子们感受生活获取生活中的能量。在乡村生活更有机会观察到自然的变换,阳光、阴雨、耕种、收获、冰封、春暖……只要加强引导,让孩子们从一草一木开始观察便会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能力,能够为孩子进行语文创作带来更多灵感。
综上所述,要想让乡村小学语文教学取得突破,就要转变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要增加学生们生活实践的机会,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提升教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乡村小学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