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德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江苏 太仓 215400)
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中生应当加强开展劳动教育,确保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勤劳的优良美德,为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时,必须向学生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于劳动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
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切实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劳动教育中,利用镜头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劳动成绩,为学生增强自身记忆。教师应注意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增设有着针对性的劳动课程,对于学生提出相应的劳动要求,保证劳动课程落实到实处。比如在学校中,可以开展个人卫生整理、家务劳动、烹饪、手工、园艺等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由于所教学生是高中学生,其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应的个性,为了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为了充分确保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劳动机会,让学生有着可以进行实践的基地。比如高中学校可以联合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组织提供场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证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中寻找典型人物树立榜样,颁发“劳动标兵”“校园劳模”等奖项,保证学生的劳动热情。在学校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贯穿劳动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抓紧时机,为学生灌输劳动思想,切实弘扬劳动精神。学校应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具备独特色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深刻的体会,增强学生的个人认知。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
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完善学生自身的劳动认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针对于学生每个人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动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让学生家长、社会也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切实保证学生能够完善自身认知,端正自己的态度。通过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也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劳动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务活,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学生拥有劳动技能。
为了充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育形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劳动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缝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衣服开线的事情,为了能够继续穿这件衣服就需要进行缝补,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掌握缝衣服的技能,让学生掌握一门生活技能。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勤劳节约是否有必要。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明确劳动的价值。为了充分保证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开展比赛,让学生们比一比看谁缝的衣服最好看,切实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教师应注意健全规范各项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劳动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
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应重视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劳动的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为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注意联合学生家长,实现家校共育,切实保证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