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鹍鹏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郑州商学院体育部
自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以来(简称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对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使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新冠病毒传染率高、传播范围之广,对高密度人群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各级政府作出重要防疫指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为此在党中央科学防控和精准统筹部署下,各级单位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居家隔离,学校延期开学,倡导学生居家在线学习,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对防止疫情的严重扩散具有强有力的防控作用。然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了大众体育健身场所的时空转变,在有限的时空下,武术为大众居家健身提供了新的健身路径。
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根据不同的人群和地域的特点,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指出要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建立完善的运动处方数据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体医融合”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体育健康事业开始迈向精准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体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功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健身养生的思想内容,中国人也比较注重运动锻炼,甚至道家传统养生思想和武术、太极拳强身健体的理念影响了世界[3]。
为此,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身体的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属性,而且作为身体的运动还具有很强的体育属性。武术体育属性内容可包括武术套路、格斗运动和养生功法三大组成部分。而且每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年龄、性别等特征采取不同的内容、动作组合、强度等,可以提高不同人群的身体素质,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在体医融合的前提下,武术与医疗手段的融合尤其是与中医的融合(简称武医融合)为新冠疫情下“治未病”提供了新的健身路径。
2020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中心在贯彻《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出武术建设的中期目标要完善武术公共服务体系,凸显武术的健康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使参与武术健身锻炼的人口达到体育锻炼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时还要构建社会武术的新格局,夯实武术全民健身基层基础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武术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广大民众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4]。此次疫情堪称的“黑天鹅”[5]事件,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波及范围极广、危害力巨大,从而使人民大众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挖掘武术健康功能,建立武术与医疗(尤其是与中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健康+武术”体医健康平台构建,同时编创简单易学的武术健身套路、健身性的格斗运动和健身功法等适合居家健身的武术健身内容,从“治已病”转变为“治未病”。积极倡导“医疗康养+武术运动处方”模式,鼓励医疗康养与武术健身运动康复结合,为康复人群提供有力的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康复手段。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改建武术疗养机构,加强武医融合社区服务站建设,打造武术康养综合服务体。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新型的总体概念,即“互联网+”的概念,其是一种新型经济模态,使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在互联网时代达到最优化,与此同时,能够将互联网最新的科技成果与传统经济各领域达到深度的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上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模态[6,7]。武术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下可以充分整合武术资源,包括武术的文化资源、健康资源、人才资源、产品资源、技术资源等。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武术传播的市场化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大环境,因此“互联网+”整体概念的提出,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与作为传统行业的武术相结合,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并非是两者简单的双向叠加,而是1+1>2的边际效应。
同时随着5G网络的日趋成熟以及移动终端的多样化,将有助于促进“万物联网”,即物与物互联,人与物互联、人与人互联和服务的如影相随、触手可及,而且5G与VR(Virtual Reality)、VK(Visual Knowledge)技术,即虚拟现实与知识可视化技术相结合[8],加强武术健身信息互联网移动云端的建设力度,用以提供所需要的网络虚拟空间,使受众人群通过移动终端将大量的武术健身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受空间限制的方式进行有序呈现。
将武术健身内容以数字化技术,从多方位、多角度重新整合和处理,形成区别于传统的武术健身形式,做出一个完整的武术健身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建立平台专业管理和服务团队,这样可以及时搜集武术健身相关信息,对武术健身资源实行统一的采集标准、统一的校验标准,保证武术健身网络资源的科学化和规范化[9]。这样可以使武术健身网络平台在后疫情语境中继续发挥作用。
所谓场景,最初的含义是指在影视剧中的场面、情景,是指在特定时空内发生的符号诠释将意义的潜力释放,意义的无限衍义及其规模化构成庞大的文化意义集合[10]。电子媒介新场景下,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情境合并:即不同的受众群体被合并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信息接收的过程和秩序被合并为一体、私人情境和公共情境被合并,这种场景下的合并与融合过程,使这一情境信息系统内的传播具有独特性[11]。在5G网络布局下,发挥VR在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与效率的优势,形成完整直观的“沉浸式全感官数据”[12],将武术健身的多维信息以一种动态化、立体化的方式呈现。
在成熟的云端服务的基础上,构建居家武术健身数字场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移动式可穿戴设备)向居家健身受众定向传递即时武术健身信息,通过精准的个性化信息实现与居家健身受众的互动。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现出“移动化”“实时性”和“个性化”三大显著特征。“移动化”和“实时化”扩充了观看的场景,使武术健身受众的活动空间得以解放,“个性化”使移动端的时间场景更加灵活,既能保证一定的健身时间,又有利于相关信息的推送。另外,可以整合移动端的各类网络媒体平台,搭建多维的社交场景,为居家健身者提供多种的情景互动方式,提高其参与感受度[13]。因此,居家健身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端的便利,随时随地获取武术健身信息,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时主动地在移动端上选择相关的武术健身信息。武术健身信息平台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随时自主地在移动端上选择性地向居家健身受众推送相关的武术健身知识与健身方法,这样就可以把居家健身受众碎片化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利用起来。
中国的哲学体系有别于希腊的哲学体系,希腊哲学的对象是自然,其是以自然界为研究主体(外视),而中国哲学主要以生命哲学为主线,其主要研究整个人生过程(内求)。中国的武术先哲们早就认识到其健身强体的内在价值[14]。作为身体文化的武术必然要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在整个武术技击的体系和武术健身的康养体系无不体现着这种影响,贯穿于整个武术哲学体系当中。因此,武术是保养和保存生命的综合体,是两者的统一,是一种存养生命的学问[15]。中国传统体育的健身养生作用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疫情防治手册第9条中提道:“不要集中锻炼,可以做一些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和健身操”,这足以显示社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的认同,显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以人类身心修养和精神追求为思路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内涵,终将被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的现代体育所需要[16]。因此,在新冠疫情下,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强度的练习来构建武术居家健身新内容是当下提高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新冠疫情防治常态化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武术在健身方面的主要功能。武术与中医的内在理念上具有相似的一致性,即对身体整体健康观的重视和对身体疾病的预防,为武医融合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也为武术健身的功能提供了医学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媒介高度融合的现代数字技术场景下,通过武术与中医康养理念相结合,构建武术居家健身平台,使武术健身信息数字化、武术健身场景数字化、武术健身内容数字化。通过此路径就可以把居家健身受众碎片化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武术健身提高人民大众的免疫能力,加强对新冠肺炎病毒的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