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而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下面,我围绕一年来以“确立一个主题,凝练一种精神,拟定一句口号,设计一个班徽,建立一个机制,创设一种氛围”为要点的实践,就如何做好核心素养下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班徽。班徽的设计采用了具体的图案,一只蜗牛爬行在书海中,一双大手将他们高高托起,这双大手是老师的手、是家长的手,也是学校的手。
2.黑板布置。每个季节,我都会以四季为大背景出一期主题黑板报,让四季的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
3.作文墙。“作文即做人”,也可以理解为“做人墙”。板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面活动的墙,是张贴板报的地方。每周作文周报修改稿贴在墙上,小作者可以反驳,其他同学也可以参考借鉴,并告诉同学们,多学习、多看到别人的优点,才能让自己更优秀。
4.读书主题墙。这个板块主要张贴学生们读书方面的成果,如读书推荐卡、阅读分享单等。
1.班级精神: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永不言弃。十二字的班级精神,不仅贴在墙上,还深入到学生内心,并且积极落实在活动中。通过精神熏陶,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屡次获奖。
2.班级口号:我可以慢,不可以站。每天晨训期间喊一遍,让学生自我反思。
3.班风:感恩、诚信、勤学、善思。前四个字是针对做人而言,后四个字是针对学习而言,先做人后学习是教育的初衷。感恩在心,是做人的前提;诚信在行,是做人的根本;勤学善思,是学习的最根本途径。
4.学风:成于细节,赢在分秒。这八个大字激励着我和学生们做事认真细致,注意细节,每天和时间赛跑,这样才能成功。
5.机制的建立和应用:班级评价,我采用个人积分制和小组捆绑相结合的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两本积分存折,分别是阅读存折和积分存折。阅读方面,推行的制度是用1万字存入1元钱,如果读的是名著,1万字可以存入2元钱,过年的压岁钱以阅读存折存入的虚拟币跟家长兑换现金。积分存折面比较广,听写满分、做好事、交作业积极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加分。小组的考核依然实行小组PK制,课堂上发言积极、路队整齐、读书认真的小组都可以得到奖励,设立了不同梯度的精神方面的奖励,旨在引领学生们不断奋进。
1.书香飘飘伴我成长。从2014年带这个班,我就十分注重课外阅读。每天清晨,和同学们一起读着优美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先后读完了,《日有所诵》的第一、二册,背诵了《四季短笛》中的散文诗,背完了《成语接龙》1000个成语和《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同时,倡导同学们写素材,用心去观察生活,用三五句或三五行话记录下每天的感受,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让写作如同呼吸一样自由。
2.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我们开展了亲子共写循环日记活动,学生们能敞开心扉向我诉说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大多数家长能够坚持或多或少写下感悟,关于孩子的成长、关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会对家长给予表扬和肯定,只要家长能跟上老师的脚步,家校形成的合力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传统文化浸润童心。我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带领学生们读《论语》,在不求甚解的循环往复中,我大概讲解每句的内涵,告诉他们什么是“孝”,什么是“礼”,用传统文化浸润他们的心灵。
4.主题活动架起桥梁。为了落实“感恩”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爱要大声说出来”的主题活动,学生们和家长互通书信,用这种方式,架起一座亲子沟通的心桥,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懂得爱,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