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留杰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中山 528403)
200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引领青少年学生走出狭隘的空间,走向更加广阔的操场、大自然,在阳光下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拉开全民运动热潮。“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指出,要将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小学体育课发挥基础教育优势,针对阳光体育背景,优化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选择,通过多样化的策略,使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与阳光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学体育课成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阵地,并实现小学体育课的健康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健康、运动、阳光、未来”等运动理念。与“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理念对照,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还存在以下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鼓励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运动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体育、爱上运动。然而,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过于强调运动规则,弱化运动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拘泥于训练过程中的规则,从而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带着“规则”的枷锁运动。这种现象与“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理念是不相吻合的,需要对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进行优化选择,改变体育课训练内容死板的现状,让学生享受体育训练的自由,享受运动快乐。
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运动能力是存在客观差异的,这就决定了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应该体现出层级性。然而,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的选择,往往忽视训练内容层级。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训练时,不能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细分训练内容,按照1~6年级的学段,形成能力层次鲜明的教学内容体系。由于训练内容层次的模糊性,导致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得不到循序渐进的提升,这也与“阳光体育运动”核心理念不相吻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学段差异,优化训练内容选择。
目前,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主要以运动技能训练为主,辅以运动基本知识和运动理论。这就使得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维度的选择表现出狭隘性,与小学生个性化运动需求不相适应,也与“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相悖。小学体育课训练,没有迎合小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运动需求,既不利于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也不能在体育训练中促进小学生运动品质的发展。小学生运动过程中团结协作、抗挫折品质等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和终身体育运动理念的培养。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而不是一部分、极少数学生。然而,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过于注重小学生个体运动素养的发展,忽视运动过程中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体育训练内容选择上存在参与对象不广的问题,没有基于小学生群体体育运动的视角,优化内容选择。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参与度不广也与“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不符,亟待优化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选择,使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不仅为学生个体营造一个自由的运动空间,而且基于小学生群体运动素养的发展,进一步拓展集体性训练内容。
小学体育课必须要主动对接“阳光体育运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变革体育课教学,从而使小学体育课基于阳光体育视角,积极推动体育课训练内容变革,强化体育课训练内容选择的策略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个性极强,需求强烈,富有创造力。然而,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过于注重训练规制,从而使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成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负重运动,小学生兴趣不浓。小学体育教师要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以“健康”思想为引领,采用渐进式策略,对小学体育课训练过程中一些死板教条的体育规制、僵化的运动规则等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使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更灵活”。
以小学生跳远训练为例,跳远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让小学生对跳跃运动萌发出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在跳跃运动中不断提高体能素养,以达到提升小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跳远训练主要包括三级跳远和急行跳远,三级跳远和急行跳远相比,运动的规则要严格得多,如助跑的速度、起跳的高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运动规则;而急行跳远则规则要少得多,而且从难度上来说,急行跳远也容易得多。所以,在小学体育课跳远训练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小学生从最基本的立定跳远训练开始,逐步升级到急行跳远训练和三级跳远训练,这样就能够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让小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仅掌握运动技能,而且获得较高的体验感,让小学生走向阳光,乐于锻炼。
层次性策略是指根据小学生所处不同学段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内容。这不仅是由体育课程本身的知识逻辑决定的,也是由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立足于小学生体育素养发展,采用层次性训练内容选择策略。按照小学生所处的各个年级,可以将小学生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3个学段,根据低、中、高不同的学段,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小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让训练内容“更给力”。
以小学生跑步训练为例,跑步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运动训练项目,不少教师对跑步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小学生跑步能力较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处的不同学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低年级学段,注重跑步基础训练,让小学生能跑、有兴趣跑,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跑步训练活动,如跑步接力赛,激发小学生跑步的兴趣;中年级学段,在低年级跑步基本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重视对小学生进行跑步方法、技巧训练等,使小学生在跑步中做好注意力集中,学会合理、科学地运用体力,掌握跑步过程中呼吸的方法和动作技巧;高年级学段,提升跑步的强度,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运动方法和技巧的运动意识发展,同时注重小学生跑步运动过程中品质的提升。
通过层次性选择策略,小学生能够接受到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从而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不断提高体育素养,达到不断创优的目的。
小学生个性比较鲜明,这就需要小学体育课遵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个性化选择策略。根据小学生不同的个性,在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选择时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群体的运动诉求,而且还要基于小学生的个体运动诉求,尽量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内容,让体育课训练内容更加富有趣味,从而为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小学生篮球训练为例,教师要改变篮球传统训练内容的选择现状,不能单纯地进行篮球技能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及喜欢的理由,并让小学生模仿喜欢的篮球明星的经典动作,进行有机的篮球运动技能训练。在小学生掌握篮球运动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结合篮球联赛视频,再结合篮球联赛视频,交流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从而改变灌输式训练形式,让小学生自主建构篮球运动规则。对一些重难点训练内容,教师再结合自身的示范,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突破,从而使训练内容体现出浓厚的趣味性,并结合趣味化的训练方式,让训练内容更好地迎合小学生的运动个性。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健康,学生健康应该是涵盖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素养。因此,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群体发展,采用参与性策略,让小学生在集体运动中促进体育运动技能、运动心理、运动品质、运动习惯等发展。例如,高年级武术训练,教师可以选择素质要求较为全面的武术训练内容,让小学生进行集体性训练。在训练内容选择时,既要考虑选择体现协调性、柔韧性与灵活性的内容,侧重学生运动技能发展,又要注重选择体现学生之间配合的内容。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可以与体育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展武术训练的互动性,满足小学生的武术训练需求。
小学体育课肩负着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任务。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进一步优化小学体育课训练内容选择,使小学体育课与阳光体育运动融合发展,让小学生走在阳光下,享受运动,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