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骏,刘 琳,游江波,董 媛,吴京津
(1. 天津外国语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204;2. 南开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071)
对体育贫困的理解既有物质和意识层面的,也有制度层面的,还有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有研究认为,体育贫困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有研究认为,体育贫困是由于社会体育资源或个人体育资源、体育能力、体育意识的缺乏而导致的体育参与受限或低于社会体育水准的状态;也有研究认为,体育贫困是能力主体或权利主体,无法获得本应享有的传播、获取、吸收和交流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途径、机会和权利,从而导致能力主体或权利主体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不易获取和施展,无法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去享受社会、国家、政府、单位等所赋予的体育利益、体育资格、体育要求、体育自由等权利。以上研究都强调了社会资源、社会因素导致的一种被动状态。本文的“体育贫困”强调从结果和“症状”现象的角度来看,代指人们体育兴趣、习惯的缺乏,体质较差的状况,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差,体育资源的不足等。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学习和就业压力等影响,对体育的认知、运动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运动的习惯和行为等相比男生会处于弱势,可能更易出现“体育贫困”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对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探究是否存在“体育贫困”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以便提出相应对策,精准“扶贫”。
天津市高校女生“体育贫困”现象及影响因素。
1.2.1 文献资料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体质健康状况、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运动技能和健身知识的掌握情况、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等维度编制问卷。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打分。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再测法进行检验。选取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7 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便于比较,问卷不仅限女生,共发放并回收问卷2844 份,有效率100%。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基本情况:女生1825 人,占64.17%;男生1019 人,占35.83%。
1.2.3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4 逻辑分析法根据收集调查的资料用统计数据,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调查显示,女生认为自己体质状况“很好”的仅占12.21%,明显低于男生;认为“一般”“较差”和“差”的占52.39%,明显高于男生的44.65%;对体形、体重“很满意”的仅占7.51%,而“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的高达63.45%。
表1 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完成比赛或展示的情况 百分比/%
表2 学生对体育运动相关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百分比/%
对学生最近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的调查显示,成绩及格以上的比例女生为91.39%,男生为88.62%,女生略高于男生;成绩良好以上的比例女生为61.09%,男生为57.61%,女生略高于男生。5.32%的女生对体质测试情况“不清楚”,也反映了部分女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不重视。
2.2.1 锻炼的频率及强度的选择调查显示,每周仅参加1 次体育锻炼的女生占41.75%,参加2 次体育锻炼的女生占26.63%,合计68.38%。女生锻炼次数甚少,很多是被动完成学校规定的锻炼次数;不参加锻炼的女生多于男生。能够坚持3 次以上锻炼的女生仅占28.33%,远低于男生的51.83%。女生各年级每周不参加和只参加1 次体育锻炼的人数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而且年级越高,锻炼次数越少。女生平均每次体育锻炼时长不足30 min 的占24.11%,高于男生;能坚持90 min 以上的女生仅有7.56%,显著低于男生。调查显示,54.96% 的女生选择“微微出汗”的中等偏小的运动强度,11.62%的女生选择“无明显感觉”的运动强度,2 个比例均高于男生。选择大运动强度的女生比例(4.6%)远远低于男生(15.7%)。性别在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t=3.228,P=0.002)。
2.2.2 锻炼的规律性调查显示,仅有33.21%的女生“每周有固定几天的锻炼”,“视心情想去就去练”的女生占38.9%,显现出更多的随意性;不锻炼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可见女生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学校的运动场馆”和“校内的空地”是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的主要场所。女生选择最多的是“在家里锻炼”(25.16%),而男生较多地选择在学校的运动场馆锻炼。
2.2.3 锻炼方式的选择选择“快步走或慢走”方式的女生人数远多于男生,而选择“跑步”方式的女生人数低于男生。女生选择的其他锻炼方式依次为骑自行车(24.27%)、羽毛球(20.33%)、游泳(16.06%)。56.27%的女生喜欢单独锻炼,其他依次是和宿舍同学一起、和体育课(或体育社团)同学一起、和男朋友一起。
2.3.1 女生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够掌握1 项以上运动技能的女生比例为88%,但仍有12%的女生没能掌握1 项运动技能,高于男生的6.38%。选择“完全可以”和“可以”完成课上课下、学校院系的体育比赛或展示活动的女生占64.66%,低于男生的71.44%,而选择“不能”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表1)。这说明女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情况和自信心均不如男生。
2.3.2 女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情况调查显示,对体育运动作用的认识,男、女生均将“增强体质”“减肥塑身”“缓解心理紧张和压力”“满足个人爱好”列为前4 项选择。选择“完全可以”为自己制订锻炼计划的女生人数比例仅为8.55%,显著低于男生。选择“不能”的女生占26.19%,比例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男生选择“完全可以”“可以”的比例逐渐增多,女生则呈现减少的趋势;选择“完全可以”和“可以”担任朋友、同学、家长亲友的体育运动技能指导的女生占45.15%,远低于男生的64.77%,可见女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均不足。
对于运动前进行热身练习的作用,女生选择“很清楚”的比例仅占16.88%,明显低于男生的25.32%。而基本热身方法的掌握,女生选择“很清楚”的比例也仅为13.1%,明显低于男生的20.71%。运用测试脉搏的方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和强度,女生选择“很清楚”“清楚”的比例分别为6.68%、23.23%,均低于男生,而“不清楚”的比例高于男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对于运动中出现的常见运动损伤(如擦伤、扭伤等)的处理方法,女生“很清楚”和“清楚”的比例分别为5.48%、26.79%,均低于男生,而“一般”了解和“不清楚”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表2),说明体育教学中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不够,这也是体育教学需要补上的“短板”。
2.4.1 客观因素女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自己的兴趣有无”,占86.14%,其他依次为“对自己体型或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锻炼时间有无保证”“周边运动场所保证”及“同学的体育爱好带动”,分别占65.42%、59.21%、51.29%和41.21%。
2.4.2 主观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制约了体育习惯的养成。90.47%的女生晚上休息时间在23:00 以后,男女生的比例相近,反映出晚睡的不良作息习惯。女生睡前大多有使用手机的习惯,使用1 h 以上的女生占67.95%,其中12.39%的女生使用手机在3 h 以上。“经常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头疼、紧张等症状的女生达62.37%。
调查显示,女生对体育新闻、赛事、体育明星以及运动场地等关注度不高。对近期重要赛事,女生选择“一般”和“不了解”的占67.56%,平时“偶尔看”“不看”电视或网络直播的体育比赛的女生占62.06%,可见女生对体育新闻、赛事直播的关注度不高,50.38%的女生“没有”喜欢的体育明星。学校或学院举办自己院队、班队参加的比赛,女生“经常去”观战加油的仅占19.07%,对于自己熟悉的同学的比赛关注度不高。对学校体育场馆如数量、分布、位置、开放时间等,女生“有所了解”和“不清楚”的占48.35%,熟悉程度不够。
另外,女生的体育消费不足。女生平均每月无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为20.33%,每月消费在20 元以下的比例为39.51%,可见其体育消费投入不足。
2.4.3 环境因素调查显示,女生的家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持支持态度但作用发挥不够。女生“家长不喜欢运动”和“家人不运动”的占45.86%,家人对本人“一起运动并支持鼓励”的占40%,“鼓励”的占48.38%,表明家人对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大多比较支持,但是家长在身体力行参加体育锻炼并带动孩子培养体育兴趣、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54.38%的女生认为学校关于体育的规章制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较大”。由此可见,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对女生的体育锻炼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规章制度、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对学生锻炼的影响较大。
对于大学期间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教法,女生认为“非常满意”的占24.77%,“满意”的占69.42%,可见女生对体育课程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
女生认为体育教师对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影响“很大”和“较大”的占60.17%。从各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来看,该比例还有一定差距,应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作用。
从体质健康状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女生认为自身的体质状况一般,对体形和体重的满意度非常低。女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良好率有上升空间。从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来看,根本不锻炼和平均每周锻炼不足3 次的女生比例超过70%,可见女生锻炼时长不足,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够,多数女生锻炼无规律,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运动技能和健身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虽然多数女生能够掌握2 项以上的运动技能,仍有一定比例的女生没有掌握运动技能,有近40%的女生不具备体育比赛或展示活动能力;近30%的女生不会制订锻炼计划,掌握和运用所学体育知识指导锻炼实践的能力缺乏。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来看,认为影响自己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兴趣、体形或健康的关注度、时间、场地等;不良生活方式制约了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消费不足;家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对女生的体育锻炼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对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影响比较大。
应加强学校体育的制度约束、考核规范等督促作用,调动家庭成员、同学、舍友、社团友伴的鼓励促进作用,增强体育课程、课余竞赛、场馆设施等保障措施,全力提高学生体育兴趣。针对女生对体形体重、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可加强健身方法手段,将运动监测、防止损伤等体育知识运用于体育锻炼实践,补上“短板”,提高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针对女生追求个性化和对体育培训的消费需求,可增加在线辅导和运动处方的制定,推荐指导女生使用健身软件,提高个人锻炼的针对性,拓宽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途径和力度。应发挥体育教师启发引领作用,重点关注掌握技能有困难的女生,帮助她们切实提高运动技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