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培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与影响研究

2020-11-24 01:05何佳嘉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格体育教师

何佳嘉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当前大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为应对压力,需通过体育精神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这对大学生未来获得幸福和成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健康人格,即具有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富于进取性、创新性和协调性;有宽阔的胸怀。Jim Parry 等从更深层次对体育精神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包括宗教学、神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研究内容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体育、宗教和体育、体育和精神。Mathews 认为,目前体育已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最初的体育精神,倡导体育应回归最初的体育精神。Weisstub 则在对体育精神进行阐述和理解时提出,应尽可能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弗洛伊德在研究中指出,无论是自我抑或本我,均是基于和谐理念的。当自我和本我达到和谐、统一境界之后,便会产生较为健康的人格。他认为健康人格中包含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2 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心理学家荣格在对健康人格进行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健康人格具有整体性及全面性的典型特征,人格出现问题后,严重者就会出现人格变态。

我国关于体育精神的具体论述内容包括“精神”的哲学释义、体育精神语用学辨析、体育精神概念研究现状及反思等,认为体育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自为、自在、自然、自由、实践等。研究认为,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形成的原因主要为教育本身的缺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价值取向的偏离、婚恋方面的缺乏理性、网络的误导、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等。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提出的策略具体为加强自我修养、进行学校教育等。在学校教育方面,应加强思想和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创新教育,开展美育教育,注重环境创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精神培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与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精神”“健康人格”为关键词,通过多种途径搜索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测试法2019年3月1日—2019年12月20日,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2018 级的99 名学生为测试对象,在本次行动研究前后均对其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等(1988年)修订的卡氏16 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共187 道测试题和2 块计分套版。

1.2.3 问卷调查法对全部测试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9份,回收调查问卷99 份,有效问卷99份,问卷有效率为100.0%。

1.2.4 数理统计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测试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前后大学生人格因子对比

表1 显示,测试大学生的人格中,因子紧张性P值为0.004,忧虑性P值为0.008,稳定性P值为0.006,乐群性P值为0.000,呈现出极为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测试大学生的人格因子中,自律性、实验性及敢为性的P值均小于0.05,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通过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及效果。

2.2 大学生对体育精神培育重要性的看法

由表2 可见,在参加调查的99 名大学生中,有98.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精神培育非常重要,有1.9%的大学生认为体育精神培育一般重要,没大学生认为体育精神培育不重要。由此可见,所有的大学生均不同程度地认为体育精神的培育重要。

表1 测试前后大学生人格因子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 N=99

表2 大学生对体育精神培育重要性的看法统计 N=99

2.3 体育精神培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和效果情况

表3 表明,在参加调查的99 名大学生中,有95.3%的大学生认为体育精神培育非常利于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有4.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精神培育利于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没有大学生认为体育精神培育不利于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不难看出,所有的大学生均不同程度地认为体育精神的培育重要,且一致认为体育精神的培育有利于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然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容易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攀比、拜金主义等。上述不良风气极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表3 体育精神培育对促进高校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和效果情况统计 N=99

3 对 策

3.1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

高校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多样的体育活动,在无形中渗透和诠释体育精神,让大学生在相关体育活动中更为切实地对体育精神进行感悟。高校体育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应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传播和渗透体育精神,让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真正实现“以体育人”的基本目的,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2 举办丰富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感悟体育精神

高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和举办各类体育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中切实感悟体育精神,在体育文化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认识自我;通过相关体育活动规则的了解和掌握学会约束自身的言行,对自身的情感进行控制。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积极鼓励成立体育俱乐部,让大学生自主选择加入;抑或经常性举办一些体育知识竞赛文化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充分了解体育精神的基本内容,如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尊重规则、公平竞争的精神,超越自我、全面发展的精神等,让良好体育风尚引领体育精神培育,让体育精神培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3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宣扬体育精神文化

高校各院系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体育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制作、评选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一些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和优秀运动员身上的可贵人格,如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热爱集体、拼搏进取、爱岗敬业、胜不骄败不馁等,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4 提高体育教师体育文化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培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发挥榜样作用,让大学生更为直观、真切地从体育教师身上感悟体育精神。

3.5 完善体育精神培育策略,让其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高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精神培育过程中应不断反思和探索,总结出更多有利于培育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具体策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高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中应积极渗透体育精神。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人格体育教师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