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三江中学
近年来,国家对高中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呈直线上升趋势。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指出了高中体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高中体育训练朝着“层次化”方向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分层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偏好及接受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根据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和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培养。这种训练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教学思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训练,便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高中体育训练“分层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偏好及接受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根据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和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教学思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训练法的概念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的。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对其的认识还是十分片面的。纵观现状,一些老师误将“高中体育分层训练教学”概念与“运动员体育专项化训练”概念相提并论。这样一来,不少老师都曲解了体育分层训练的目标。如果考察一部分高中学校的体育分层训练进程不难发现,有八成的学校都准备了5—7个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但这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形同虚设。导致这种现象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并没有全方位地认识高中体育分层训练的内涵所在,误把体育项目分类作为分层训练的唯一标准。
从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教学实践来看,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缺乏值得参考的理论依据。于是,整个改革过程变得空洞,效果也达不到预期。至今为止,我国对于高中分层体育训练的标准都没有形成一套权威性的文件,这就致使高中体育老师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来开展训练活动,各校的教学进度始终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
此外,关于高中体育分层训练的评价制度,也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大部分学校会将体育专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判断教学改革效果的主要依据。但实际上,分层训练的整体质量以及学生对于各项技能的真实感受也是评价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多数高中学校的体育训练仍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这种固化的训练模式,使得课堂缺乏趣味性,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对体育丧失了兴趣。就现状而言,主要面临训练过程和指导手段两方面的困境。
从训练过程方面来看,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师只会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来进行训练活动的规划,一整节体育课被安排得满满的。有些老师,将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第一项——集体慢跑八百米,用时5分钟以内;第二项——集体热身运用,用时10分钟以内;第三项——太极拳学习,用时15分钟内;第四项——太极拳课堂考核,用时10分钟以内。这样的一节课带给学生们的真实体验就是又累又无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训练几乎是无效的。其实,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分层次的体育活动,应该多思考学生的喜好所在,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训练的时间。
从指导手段方面来看,目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理论上的要领和技巧描述;另一种是老师演示。这样的指导手段,实际上是片面的。因为老师的能力有限,他们几乎不可能规范所有学生的动作。如果只凭学生自己领悟,无疑会错误百出。
几乎所有高中学校的体育训练考核内容都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最终训练成绩;另一个是平时训练成绩。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最终训练成绩为主,平时训练成绩为辅”的形式来开展考核活动。
但实际上,不同学生因性别和选课类型的差别,所以,他们的最终考试项目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在考核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学生当天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正常发挥。
体育训练成绩是判断学生学期训练效果的重要依据。部分学生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丧失了信心。因此,这样的考核形式、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体育训练能力。
(1)注重自我效能的理论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本身具备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着其在成功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动机。如果学生本身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就会自愿且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并且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自发采取一部分应对措施。反之,如果学生处于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之中,在他们面对一些消极因素干扰的时候,自然而然地选择徘徊于自己的舒适圈,甚至出现知难而退的行为。
在高中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把控程度,会对他们的训练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当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了分层训练法,学生们在体育训练方面有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训练模式。此时,学生的自我效能也得到了提升,体育训练转化为了一种主观驱动的行为。
(2)注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广泛地沟通和交流,这个过程是人们学习表达和接纳的机会。在神奇且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人们大多偏好志同道合的同伴,认为志趣是他们之间情感的粘合剂。
这对于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分层训练法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为那些有着同样体育喜好、运动水平不分高低的学生搭建一座坚固的桥梁,帮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互相沟通,做到取长补短。另外,分层训练法不仅能够弥合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优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些关联性一旦建立起来,良好的训练动机就在无形中产生,体育训练在轻松又不失紧迫感的环境中得到了升华。
(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就是探索教育主体的地位,改革将矛头指向了学生,认为教育要围绕学生展开,并且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选用施教手段。
如果将这一理论观点搬至高中体育训练方面,那便是要注重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分层训练的过程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发现体育训练中的乐趣,同时帮一些自卑的同学重拾信心。总的来说,分层训练法要求老师将目光转向学生的个体性和共同性,焦点放于差异性,打造不同层次的训练模式,在保证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极力贴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改革宗旨。
(1)从力量角度划分训练层次
一些体育项目是需要爆发力的,这些体育项目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训练层次,以保证整个训练过程的科学高效。
譬如,力量是足球运动员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是人体肌肉组织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抵抗阻力的能力。实际上,足球中的力量训练大多是动力性训练,也就是说,主要注重上身、腰部以及退步的力量。
第一层次是上身的力量,详细来说是指颈部、上肢以及肩背的力量。对这些部分实施力量训练通常采取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形式。为达到理想化的效果,我们有必要设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不仅要关注训练量,更重要的是关注运动员的训练动作是否标准、规范。
第二层次是腰部力量。腰部力量的针对性训练举措包括:仰卧起坐、仰卧抬腿、侧卧体前屈等。从人体构造的角度来看,腰部属于中枢关节,位置十分的敏感且重要。因此,在进行腰部力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运动员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出现腰肌劳损的病症。
第三层次是腿部力量。它决定着足球运动员在赛场的发挥,是训练的核心部分。一个足球运动员专业与否,取决于其腿部力量的发达程度。实践过程中发现,蛙跳、立定跳远、多级跳等训练形式的效果甚佳。但在科学规划腿部力量训练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内容的叠加,以期获得更趋向于预期的效果。具体的训练量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加量,以免出现运动损伤的状况。
(2)从兴趣爱好角度划分层次
高中体育训练可选择的项目非常多,每个项目的训练方案也各不相同。老师可以在训练开始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想要坚持的训练项目,并以此作为依据划分不同的训练小组。每一个小组中的组员都是具有相同运动喜好的同学,他们可交流和学习的话题数不胜数。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小组中充当组长的角色,他们既要指导水平较低的同学,还要鼓励小组的成员积极投入到日常的训练中去。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区域内发挥各自的价值,重新点燃他们对于体育训练的热情。
总的来说,分层训练法为高中体育训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将体育训练的焦点转向了学生,打破了机械化训练的怪圈,为学生营造良好且积极的训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