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体育心理学原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11-24 13:31孙铭聪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学体育教师

孙铭聪,王 勇

(杭州学军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无论是学校体育、课余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还是学校课余比赛,体育心理学在其中都发挥着十分微妙却又重要的功能。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学科的融入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培养心理健康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适时进行心理调节、防御运动损伤、消除运动中心理障碍与运动疲劳、提高学生对教学与比赛的心理适应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拥有积极正确的自我效能感。

1 寓新于体:新课标视角下体育心理学的体育教学渗透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版)》(下文中简称“新课标”)强调,体育健康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增进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它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3 大部分,即体育品德、健康行为和运动能力。在体育课堂中,它通过体育游戏的精心设计、体育比赛的合理设置,配搭教师对体育规则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游戏比赛中抓住任何具有体育品德教育价值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竞赛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减少说教,缩短单个运动技术的教学,增加运动技术的串联,提升技术巩固的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比赛胜负的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在不同运动情景中随机应变,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文明礼貌。

健康行为是人体身体心理健康和适应外界环境的综合表现,是帮助人体改进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校内外的体育运动、传授学生科学运动的原理知识是影响学生健康行为的基石。通过健康技能的教学、健康知识的传递、情绪管理的健康教育是影响学生健康行为的又一举措。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综合表现在身体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是人体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坚实基础。体育教师通过传授运动相关知识、各项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中学会运用知识与技能,稳定发挥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最终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项目的规则与裁判知识,进而发展发现、分析、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科学评估自身的运动处方,针对运动过程对运动效果合理评价,从而把自己发展成为了解体育知识、从事体育锻炼、推广体育运动的一份子。

2 寓心于体:体育心理学原理的体育教学渗透

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师生的体育教育的心理行为,内容包括学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的心理过程问题及心理特征。体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兴趣、动机、态度、情感,意志内涵、结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针对性地运用体育心理学。本文主要从与体育教育密切相关、具有重大教学参考价值的个性原理、体育学习态度原理、运动动机原理、运动兴趣入手,探索不同心理学原理的体育教学渗透。

2.1 个性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渗透

心理学中4 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方式有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不同的气质类型的学生体现出不同的气质特征。体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正是以此为理论依据。不同形式特点的体育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参与者。从事集体项目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更为焦虑、警惕,乐群性、合作性优于其他项目。从事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员在长久的项目特征训练下更具有独立性、稳定性和有恒性。长期从事体育运动者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自身个性发展起着重要完善作用。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自我多面角色认识具有推动作用。

2.2 运动兴趣的体育教学渗透

以多血质气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具有反应灵敏、情绪负多变的特征,此类学生对简单单调的动作无法产生兴趣,但是对新动作的学习却有及极其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若遇此类学生,须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对于错误动作,教师需要耐心加以辅导。以粘液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容易产生惰性,掌握动作的时间较其他类型而言属于慢热,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特征,有针对性地采用竞赛教学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激发此类学生学习动机。以抑郁质为主的学生不善创新、怯于交际、缺乏果断精神,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其个性特征及时予以学生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助力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运动之母”,持久是“运动之父”。体育兴趣是参与运动最好的老师。一位学生能否较持久地参加体育运动取决于几个方面。(1)该运动是否可以满足他的运动需要。如果某项运动可使其收获愉悦感,则会使其长久地从事下去且伴有持续的学习热情。(2)该运动是否可以达到保证其体验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3)运动的特性。运动项目的新奇感如刺激到参与者的好奇心,则会顺利将其继续下去。(4)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教师在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善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及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技能学习状况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体育学习态度的体育教学渗透

体育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体育锻炼所持有的感知程度、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现。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内驱力,进而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锻炼行为在社会交往、美感体验、情绪管理、意志、磨炼功能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正确体育态度的树立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引导,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内化阶段的重要任务,教师可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之体育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通过大量新颖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动出击,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体育学习动机的体育教学渗透

运动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内部动因。体育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学习并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心理驱动力。运动动机的基础理论有双因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需要理论和成就理论。适时创设容易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的情境,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环境保障作用,容易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成功与失败的正确归因有利于学生维持运动动机的强度,保持对运动产生的持久兴趣。适当使用强化手段是保证运动动机的一大法宝,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完成何种教学任务时可达到何类奖励。

3 寓欣于体:体育目标设置的体育教学渗透

已有研究表明,在仅有目标设置、信息反馈、目标设置+反馈和对照组4个小组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目标设置+反馈组取得了最佳改进运动员的表现效果。由此可见,设置体育学习目标和体育教师对之积极肯定,对学生体能学习和技能改善具有改进作用,值得体育教师借鉴。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指依据学生的体能、技能状况在一定阶段内欲达成体育学习目标而采取的策略与方法。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课可以指导参与者和体育教师看到未来可期的目标,从而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积极期待,反过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寓欣于体更有助于推动体育学习目标在体育课堂的渗透。在体育教学中,设置合理的目标可以正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行为和表现效果。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 结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指导作用,教师可通过运动兴趣的激发、学生个性的针对性引导、运动动机的强化和体育学习态度的端正在体育教学中的点滴渗透来改进学生的体质状况、心理健康和技术技能,满足学生的高中体育教育需要,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达到真正寓新于体、寓心于体、寓欣于体,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新课标、心理学、欣喜教学的完美融合。

4.2 建 议

在新课标宗旨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运动兴趣的激发、运动动机的强化。在运动技术上,促进学生各项技术动作自动化;在心理健康上,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体育心态;在健康行为上,通过体育健康知识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使学生将体育健康知识内化于心,为其从事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在体育品德上,通过能体现出体育竞赛价值观的体育游戏塑造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以达到体育核心素养三方面三管齐下,在学校体育中为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运动氛围。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可以通过体育教师对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与审美倾向的影响来实现,体育教师可通过体育名人积极正面的例子,通过对各种美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角度与眼光欣赏体育美。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学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没有用”的心理学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