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凯,张克峰,2,王先阁
(1.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3.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广东 阳江 529500)
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奥运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其奥林匹克文化也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且迅猛传播,[1]不到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占去了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绝大部分资源。且不说“奥运争光”计划的资源投入,各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体育理念等方方面面也无不充满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元素。
依据“四大体系”文化分区论,中国社会属于汉文化体系。[2]从文化交流的视角看,异域文化进入新的文化圈完成嫁接,并融合成长,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合适口径的“文化接口”,二是存活的环境。奥林匹克文化进入中国文化圈也不会例外,必定面临这两个因素。
本文以“图强精神”和“精神图强”两个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相关的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需求、民族自信、体育心态和未来归宿等方面,分析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社会的“文化接口”与成长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中中国社会对奥林匹克文化态度的转变与奥林匹克文化自身的嬗变。最终研究目的是,增强人们对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发展与流变的认识。
“图强精神”顾名思义指:祈求强大的动机和愿望。[3]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正是“图强精神”的恰切注释。
整个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社会伴随着“图强精神”发展的近代史。当代学界公认1840年的中国在白银储备、GDP、粮食产量、棉花产量等多方面的数据都远远领先于欧洲列强,[4]但是在军事方面我国却呈现出屡屡败退的现象,主权不断丧失,其原因与“民族精神的孱弱”有关。[5]
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向工业化方向迈进,到19世纪末,中日两国却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结果。继而,军事和政治上的失败不断的呼唤着中华民族的“图强精神”,于是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思想界的仁人志士和政界领导集体,不遗余力的用“图强精神”去“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1903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用“尚武精神”一词来阐述当时中国图强精神之紧缺,并呼吁所有公民注重体育。[6]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强调了强意志与体魄等内容;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写到“先自野蛮其体魄”。1978年之后,开启了“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富民强国发展思想。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明确了全民健身活动总则,使国家政府鼓励体育社团、非营利组织参与群众体育事业由思想形式层面开始向行动上转变。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必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是必将大放异彩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亦是必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
总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再到“五四”运动……以及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思想界将“图强精神”推向了修复民族灵魂的首要位置。最终,注入“图强精神”的东方雄狮开启了狂狮怒吼模式,推翻了腐朽政权,打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民国政权,然后建立人民政权,继而引导全国人民实现工业化,奔小康,于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第二,[7]形成了经济体多元格局的局面。
从近代中国的“图强精神”发展史,可以看出为什么竞技体育在中国大地上发展会那么迅速?为什么作为外来文化的体育项目几乎占据了国内体育文化的全部发展资源?为什么“奥林匹克”精神会在全国人民心中激情荡漾?答案毋庸置疑,因为,近现代中国需要“图强精神”。而竞技体育文化正好可以为“图强精神”提供一个实现途径。
从历史关系上看,“图强精神”源自于西方,是西方民族精神的特点。但中国“求强、求富”的历史背景要早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时间,因此,与其说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图强精神”源于奥林匹克精神,倒不如说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正好顺应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潮流而被吸取融合。
总之,“图强精神”是奥林匹克文化繁荣于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内因,近现代中国的“求强”需求是吸纳奥林匹克文化的接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若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则会提高志向水平,经常体验失败,则会降低志向水平,产生退缩反应”。[8]当国家、民族或个人实力不强大或实力不济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自卑。[9]持续的自卑甚至会摧垮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意志。此时,振奋民族精神则是一项强大的政治任务。具体做法就是宣传一些“虚”的强大,让国民保持走向“实”的未来的希望。这个“虚”的强大只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而不能直接形成实际的帮助,因此文中命名这样的策略为“精神图强”。
中国近代史恰恰是典型的由弱向强的发展史,“精神图强”的事例不胜枚举。工农红军武装割据初期,毛主席指出当时弱小的红军的进行武装割据策略是:进行武装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10]其中“不断取得胜利”就是“精神图强”的实践表现,“不断”胜利,哪怕微乎其微,给予了年轻的工农红军以精神慰藉,最终的呵护了20年后的百万雄师。可见,“精神图强”是新事物成长的必经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主权得到了维护,但是全国上下一片焦土,百废待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正视此问题,将我国定位于第三世界。[11]认识到薄弱,并不一定就永远承认落后,相反,我们要反超,要酌情行动,渐进性的“精神图强”策略则从那时候起就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基调。于是分层次,分步骤的实行,有了大跃进、三步走战略、东西分步战略。采取分步战略的主要依据就是弱小的事物“输不起”,又不可能追求决定性的胜利。在“输不起”的情况下保护我们的“精神图强”的需求,不至于一直看不到希望而崩溃或者怀疑社会主义的未来。
大跃进时期,“钢铁产量超过英国”的发展目标本身也是“精神图强”策略的一步,因为当时认识到不可能全面超越,而最终选取了局部超越,[12]如果成功,必定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大大鼓舞。策略本身没有错,但是这一步迈的大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莫言和屠呦呦获奖之前,网络上关于“诺奖”与“奥数”的疑问与调侃不断。尽管,两个奖项都是国际性的科学竞赛奖,新世纪之前,中国学生们每每遇上奥数总有不菲的斩获,中国科学家对于“诺奖”总是望尘莫及。但是对奥数的追求并非一无是处,在我们的科学研究的实力不济的时候,对“奥数”奖项的追求能给科学图强之路增添不灭的信念。
总之“精神图强”是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的战略决策,而“奥运争光计划”就是这个战略决策的课题之一。
从实际效果上来说,奥运会上获得一块金牌无关乎国力强弱,“倒三角”的奖牌布局,几乎要暴露我国竞技实力的孱弱。[13]尽管,这些辉煌就像过眼云烟,在西方一些国家的眼里奥运会仅仅是一场游戏,[14]但是奥运夺金仍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因此,不难理解,乒乓球之所以被称为“国球”,不仅仅是因为它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开展,更不是因为它与中国文化有渊源,是它因为胜利而成为一种强势文化,[15]担负起了中华民族“精神图强”的重担,无论在辉煌时期,还是在危难时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整个成长的历程中从不间断的带给国人胜利的喜悦,这已经足够了。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并开启了5连冠的辉煌时刻,2019年,郎平教练指挥着新一代的中国女成功卫冕世界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女排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总之,奥林匹克运动在“精神图强”的基调下,作为强国战略的实现手段呵护着广大国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心。
竞技体育作为祖国“民族复兴”国家战略中提升“民族信心”的手段之一,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强盛”已经越来越成为事实,“精神图强”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
现代学者经常提到的“后奥运时期”,其节点并不是08年奥运会,这种提法是因为作为国家大事件的08年奥运会正好处在这个节点附近。[16]“后奥运时期”的社会背景是中华民族实力的攀升,军事、政治、经济实力达到一定高度,民族自信空前提升。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以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同年9月神州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排世界第二,之后几年,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前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战大阅兵”,阅兵式上不但亮出了84%的新型武器装备,还出现了17个外军仪仗队及其领导人,展示了我国强大的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进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国庆阅兵一共有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达到了1.5万人,装备580台套、各类型飞机160余架,受阅的装备均是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这一切都说明,当今的中国人不再是只能精神胜利的阿Q,中华民族已经可以相当自信的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精神图强”的时代终结了,对待竞技体育的心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国游泳项目和田径项目的崛起,预示着中国竞技体育已经不再避重就轻,不再专拣难、苦、偏的项目进行布局,唯金牌是图的战略逐渐成为历史。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代特征的体现。2019年8月10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下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相关措施。无疑将引领中国体育走向现代,走向精彩的未来。
在2015年8月的田径世锦赛上,国人没有因为20公里竞走、女子铅球等项目的错失金牌而垂头丧气,反而在微博和网络上给予运动员更多的祝贺与鼓励的词语,运动员也鲜有因为错失奖牌而泪流满面。总之,镜头内外,对成败的洒脱态度,尽显中国队员、观众的民族自信。随着自信心的提升,传统体制下“练体育”“搞体育”的工作心态必将向“玩体育”“享受运动”的价值取向演进。
乔凤杰老师讲到:“作为现代人,你很难想象有这样一批人——我们的国家队员,他们仍然坚信他们所有的付出就是为了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在奥运会领奖台上升起,不仅印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努力的结果,亦是体育精神的呈现、更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因为,人们没有忘记民族积弱深重的时代,冉冉升起的中国国旗带给运动员多少的欢呼雀跃;更不能否认,竞技体育界精英们用全部身心所担负起的是民族“精神图强”的重担,而不是轻佻的“Sport and game”。当然,随着民族的富强时代的到来,是该卸下这幅重担的时候了。时代的趋势表明,当代运动队的训练任务、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转型,势在必行。
后奥运时期,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来说也是一个转折期。民族自信的攀升,“精神图强”逐渐减弱,“图强精神”的需求也同样有所改变。
“精神图强”的发展策略引导我国竞技体育逐步发展与强大,“图强精神”也仍将作为文化精华建功于当代社会。因为,学生体质指标持续25年(从1985年至2010年)下降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事业的一大顽疾。应对学生体质下降所反映出来的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下降更是国家的当务之急。征兵对象健康合格比例下降,直接影响到国防建设,势必对民族的未来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主导彪悍强壮身体之“图强精神”在中国未来必不可少。
2012年十八大提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其中“富”字就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中国传统生命哲学以“福寿观”为核心之一,即祈福求寿,与“图强精神”形成了二元对应,共同构筑了人类文明精神体制的两个维度。[17]因此,十八大报告内容就预示着未来一段时期,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将从核心价值层出现价值维度的嬗变。
2017年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增设了19个群众体育比赛项目,群众体育比赛首次登上全运会的舞台,并且2021年的全运会中群众比赛项目将继续增设,全运会群众体育比赛不是昙花一现,是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鼓励与支持,更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重要方式。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全球蔓延,致使东京2020年奥运会推迟到了2021年举办。也正因为此次疫情,奥运文化将会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影响更具体、更深刻。日本东京此次对奥运会延迟后的处理方式将影响203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申办,甚至影响奥运会的社会地位。种种迹象说明当代竞技体育要担负起"图强"与"图幸福"的两维的职能。
作为中国崛起的精神财富的“奥运争光计划”在新的时期也要面临重新审视自身时代价值的问题。蕴含“图强精神”的现代竞技体育仍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国民雄壮体魄;也可以走进民间生活,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职能也将大放异彩。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走进人们生活的竞技体育精神也将发生改变,不再仅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极限追求,而是融入“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哲学,将成为已经嬗变了的“中国竞技体育文化”。
“图强精神”是奥林匹克竞赛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奥林匹克文化繁荣于近代中国的内在因素,近代中国“图强精神”的需求是奥林匹克文化得以融入中国的“文化接口”。
“精神图强”是中国共产党引导人民进行民族崛起的历程中的斗争与建设的政治策略,奥林匹克运动在“精神图强”的基调下,作为强国战略的实现手段呵护了国民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心。
“后奥运时期”的分区依据的本质是中国国力的充实,民族自信空前提升。随着“精神图强”基调的改变,竞技体育将逐渐卸下政治任务,从传统体制下“练体育”“搞体育”的工作心态,向“玩体育”“享受运动”的价值取向演进。
“后奥运时期”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文化圈中必将发生质的变化,“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竞技体育,不仅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极限追求,而融入“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哲学,成为已经嬗变了的“中国竞技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