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强,王潇寒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体育价值观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目前,虽然青少年热爱体育运动,但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直接对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对立德树人教育观下的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运动具有竞技性特点,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都需要青少年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只有在体育价值观的指引下,青少年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时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青少年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要始终保证充沛的体能和坚韧的毅力,这样才能够磨炼意志,使其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去克服和战胜困难。
由于体育运动项目中大部分是多人项目,这对青少年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迅速,体育赛事会带给参赛选手一定的压力,但是,在立德树人教育观的影响下,青少年就能够正确看待赛场上的成败,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健康的心态认识自己、突破自己,从而获得成长。同时,多人体育项目也能让青少年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必要性,有利于其合作精神的养成。
体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则的活动,体育中每个运动项目、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标准,每场比赛也都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在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指导下,教练或教师会着重培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去影响青少年,引导其养成法律、规则意识。
青少年的综合文化素养及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都会影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形成。首先,青少年的心智尚不完全成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引导,才会让其加深对体育运动本质的认识。其次,大部分青少年喜爱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这将是其形成体育价值观的一个良好催化剂。
首先,社会环境因素。我国正处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体育管理部门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理念,整个社会的体育氛围浓郁。其次,家庭环境因素。一些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过于注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不愿意让青少年把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这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及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严重阻碍。最后,教育环境因素。现阶段教育部门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体育设施老旧、运动场地匮乏、体育课程被主流课程边缘化等问题也逐步被解决,体育教育环境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体育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对于整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体育精神及良好的运动氛围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应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有利于体育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氛围,让青少年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首先,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既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体育运动思想的宣传工作,也可利用广播或者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对体育精神进行宣传,保证青少年能随时随地地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应突出运动员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减少物质影响等内容,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父母要转变观念,引导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多多参加体育活动。父母可以定期与青少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而且还能够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应安排早操、课间操等活动或定期组织比赛,从而提高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同时,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影响青少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按照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完善相应的师资建设标准,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团队。首先,教师应注重道德在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创新思维发展体育教学的新形式和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德”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标准优化教师的选聘工作。此外,政府也要及时颁布一些法律法规,从而保护体育工作者的权益,保证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在立德树人教育观下,为了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必须构建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平台。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要注重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建设工作,还要提高对体育活动的管理规划水平,把体育工作作为教育的常态,不断强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建设力度。例如,可以增加体育设置和体育场地的建设支持力度,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便捷条件等。
首先,根据体育价值观形成的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价值观完美地融合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例如,可以将体育运动项目设为必修课,青少年可选取感兴趣或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从而切实体会到体育精神的内涵。其次,保证体育教学课程和体育活动的数量,并且将体育价值观纳入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中,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体育价值观。此外,鼓励青少年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使其从多方面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加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蕴含着不同的体育精神,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体育精神的挖掘和应用。为了充分发挥体育精神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分析并利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展立德树人的体育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利用体操项目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顽强勇敢的精神。体操项目中涉及的动作较多,要想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和体操技能,青少年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练习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又如,可利用田径类项目磨炼坚毅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田径项目,尤其是长跑项目通常是青少年最发怵的项目,因为训练往往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这就需要青少年不断战胜自我,用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无畏困难的精神去迎接挑战。再如,可利用球类项目培养青少年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大部分球类项目都需要配合完成,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让青少年在球类项目训练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将集体主义精神深植于心。
体育课程作为青少年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能够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开展体育课程,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学校要通过为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优化体育教师资源、完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体育发展平台等诸多举措,助力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