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优化研究①

2020-11-24 05:27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西咸场地设施农村居民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西安 712046)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体育锻炼成为很多人选择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体育场地设施作为满足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质量。对西咸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配置现状及农民群众的锻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当前农民群众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如何实现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充分利用、优化整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咸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泾河新城新张村、都家村、北流村等10个自然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咸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基本状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是体育活动能够常态化进行的保障,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对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更是重要,是农民强身健体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所调查的10个村落的健身器材按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要求配置,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各村提供健身器材安装场地及日常维护保养。西咸新区当前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用地以公共为主,篮球场地的建设标准参差不齐,有50%以上的村子篮球场没有划线或划得不标准,例如泾河新城高庄镇新庄村篮球架安装在村子的两个地方,篮球场建设在村委会的最大弊端是村委会作为农村处理公务的集中地点,来往村民、车辆较多,停放车辆频率较高,农忙时节村民也会晾晒农作物,影响场地的正常使用。

2.2 西咸新区农村居民特征及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西咸新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其周边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周围农村的居民会受到周边企业、学校、工厂等具有较强健身意识的城市市民的影响。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咸一体化进程加快,很多企业、工厂的进驻,这些村庄随时都有被征用的可能。

西咸新区农村村民在闲暇时间选择的体育活动方式以自己走步或者散步、打篮球、乒乓球运动、广场舞、棋牌,以及利用健身器材自我锻炼。当下比较流行的广场舞在农村也比较受欢迎,参与广场舞的以40岁以下妇女为主,地点多选择在村委会、篮球场或者相对空旷的地方。村民选择这3项锻炼方式进行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体育活动的场地也基本满足,同时也不需要花钱购买相对专业的运动服装和器材,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参与。

2.3 西咸新区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能力现状

经济基础济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只有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才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对农村体育的场地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实地调查中,通过访谈了解到西咸新区的农村居民由于失去农用耕地,虽然身份还是农民,但却正在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不再耕种或从事有关农业方面的工作,现在有的已经居住在政府安置的小区,当地政府通过引导、鼓励农民自己创业或者在周边的企业、学校、工厂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在工作闲暇之余会选择体育锻炼,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西咸新区农村居民每年体育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服、运动器材等实物性的消费,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相对于城市落后,体育消费支不仅与农民收入相关,而且也和农民的健身意识有关,虽然西咸一体化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收入有所改善,但这短时间还不足以改变农民对于体育传统观念的认识、难以步入“花钱买健康”的行列,例如现场观看竞技体育比赛、选择健身房健身或者选择更加专业的经营性的场馆进行锻炼。不过随着西咸新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受周围企事业、工厂、学校等有较强体育锻炼意识人群的影响,必然会引起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2.4 西咸新区农村组织体育活动概况

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现在农村很少组织体育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体育氛围的形成。政府“一刀切”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际利用率较低,真正使用这些场地器材健身的农民并不多。所调查村落的60%以上完全就没有负责体育管理的相关人员,乡镇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村里没有专门负责体育管理人员,因此在农村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多是以家庭或邻居朋友组织,锻炼人群数量少,活动形式松散。乡镇等级上,部分政府管理机构重组、职能合并,例如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政府职能部门中负责体育事业的部门一般和负责教育的部门合并较多,乡镇一级的政府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在调查结果中,选择从来不组织体育活动的占52.3%,平均每年组织1次体育活动的村子占32.6%,平均每月组织1次体育活动的占15.1%,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体育活动较多,以篮球比赛和广场舞为主,在平时都是村民自发组织跳广场舞来锻炼身体。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农村体育比赛,让农民参与体育运动,增强农民体质,体验体育运动带给自身愉悦感是需要政府长期坚持引导。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如何发动、组织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全面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这是当前各政府部门需要尽力完成的重要任务。

2.5 西咸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西咸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优势:(1)已经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回迁房的农民,不仅能享受社区内提供的体育场地设施,而且政府回迁房的位置一般都会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周围有学校、企业,学校和企业拥有较着相对优质的场地设施,并且西咸新区在建设过程中还会新建学校,这些场地设施在以后也会便于农民使用。(2)西咸新区农村正经历城乡二元结构的过渡时期,农村的居民会受到周边企业、学校等具有较强健身意识的城市市民的影响,增强健身意识,对体育场地设施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西咸新区在发展建设中,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1)已经拆迁和正在拆迁的农村,居民已经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大多数已经居住在政府安置的回迁房,这一部分农民居住在新的社区,他们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在社区内,社区内场地器材设施以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为主,相比较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的体育场地设施,增加了儿童活动区域,儿童活动区域主要包括儿童滑梯、沙池等。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小区在建设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没有量化的指标,例如根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同人口数量规模的社区应该配备相应的场地类别、器材设施数量等。(2)已经在规划拆迁范围但还没有拆迁的农村,这些农村现在所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仍然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所配置的器材设施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器材设施单一,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器材设施兴趣不大,政府供给的体育公共设施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西咸新区农村实现全覆盖,但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类别偏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并且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存在损坏、利用率不足和场地设施选址不科学现象,同时缺乏科学管理。

(2)西咸新区农村居民有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在闲暇时间参与最多的体育活动为散步、跳广场舞和利用健身路径自我锻炼,街道办和村级政府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职责不明确,缺乏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文化信息传播。

(3)西咸新区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消费形式主要以购买运动鞋服、体育器材为主。

(4)新建的安置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没有量化指标,不同人口数量安置小区应该配置什么样的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器材设施数量。

3.2 建议

(1)政府为农村提供体育公共设施应实现多元化的要求,满足不同性别、年龄和特殊人群的健身娱乐需求,体育场地设施需要科学使用、科学管理、科学维护保养,充分发挥现有场地器材设施的利用率。

(2)基层政府应明确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传播体育文化信息、推广体育项目,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3)西咸新区当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农村会面临拆迁,因此在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避免出现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浪费。

(4)政府在为农民提供的安置小区内应配有体育场地设施,并且应根据小区的人口数量、规模大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器材设施数量应有明确的要求,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西咸场地设施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唱好西咸“融城”记
双城之谋——“西咸一体化”15年发展历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