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书伦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体育文化产业和运动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改变,促使人们对体育消费的趋势不断提升。当下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增长方式转变期,社会产业结构优化也一定程度上为体育产业的进步保驾护航。为此,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经验性思考,其意义十分重大。
竞技体育由狩猎、射击等户外娱乐活动演变而来,可以被视为具有竞技性质的游戏、娱乐和运动的统称。在我国,有关于当代竞技体育这一概念的基本共识是,竞技体育是一种体育活动,参与者将追求成绩最大化,在竞技体育活动当中人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创新成绩、突破记录,从运动竞赛中分出胜负。在当代社会当中,竞技体育已然成为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竞争性体育活动,运动员将通过打败竞争对手获取价值利益,竞赛中所比拼的不仅是体力、智力,更比拼个人和团队获得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当前,竞技体育表现出了竞争性、公开性、规范性、公平性、不确定性、娱乐性和功利性特征。
虽然,竞技体育一直追求公平、公正、公开,也一致为实现更高、更快、更强而努力,但是随着竞技体育商业性质的增强,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体育道德和体育伦理问题。部分运动员或俱乐部过分利益,越过了竞技体育的内在道德底线,将良性竞争扭曲成纯粹的利益纷争,以至于滥用兴奋剂、打假赛、窃取战术、故意伤害对手等行为不断层出不穷。当竞技体育的内核被扭曲,它将无法对参与者产生正面影响,对体育机制创新、培养优质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事业长足进步都存在不利因素。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够迅速在竞技体育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源是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向,在党的强大领导下逐步壮大体育产业和发展规模,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内容,大力提升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集中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向心力,满足公众对竞技体育的了解需求,确保体育运动能够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在党的政治领导下,获得正确的指导,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纵观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我国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作用。党针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确立一系列重要决策战略。如《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全方位实现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改革。正是因为有党对体育产业上的政治化、制度化的保障,才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始终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避免在发展方向和策略实施上走弯路,造成失误。从很多像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体育竞技方面发展呈下降趋势来看,我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发展情况,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方法论,也深刻意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核心,确保政治的稳定,才能促进经济不断进步,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
从中国体育竞技的发展来看,需要充分意识到竞技体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能够带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体育精神,传承和发展爱国主义和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思想[1]。从我国竞技体育在历史发展中的突破性成绩来看,即在80年代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奋发向上,利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开展了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拥有了可以为祖国争光,赢得荣誉的体育实力,调动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影响力。例如,中国女排在当时取得了“五连冠”的辉煌瞩目的成绩,顿时激发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关注热情,鼓舞了国内外中华儿女对民族奋斗、振兴中华的决心,更新中国人民对待竞技体育的认知,明确竞技体育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价值,发挥竞技体育的优势,让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扩大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就体育精神提出:“中国体育精神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财富,是我国各行业、各战线人们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促进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重视竞技体育,将竞技体育与爱国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结合起来,从政治上加强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明确竞技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及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我国体育事业起步以及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作用的事件,是在2008年我国成功申办奥运会,这一关键节点也体现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挖掘我国丰富的体育资源,发挥我国人口的优势,通过科学的竞争机制和协同作用,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事中的地位和综合国力,发挥我国竞技体育在比赛中的强劲实力。以“举国体制”为依据,以制度层面为出发点,一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体育计划;另一方面,将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并以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协同领导,集中管理,实现统一,带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合理配置与规划各类资源,形成完善的具有中国体育精神的竞赛机制和管理体系[2]。其发展的特点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运行体育事业的原则,运用国家财政资金,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比如:可以将县市体育学校、省级专业队与国家集训队综合发展,确立一站式培养训练体系,扩展中国特色的专业训练团队,在思想上、组织上、训练上形成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优势,以党的意识为核心,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体育竞技精神,以此为目标,突出重点,优化整体布局,强化团队竞争意识[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始终保持在国际竞技比赛的活力,致力于提升我国竞技实力、弘扬体育精神,在国际比赛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从中国参加的世界级体育赛事获得冠军数量来看,在1978年中国获得了世界级体育比赛冠军开始,中国就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的水平,获得了237个奥运冠军,获得3319个世界冠军,创超世界纪录1125次。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体育竞技的能力有了质的飞升,从取得的突出成绩来看,我国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多项世界级冠军奖项,自从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中国体育竞技超越世界纪录1001次。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位列金牌榜首,中国实现了短时间内竞技体育跨越式飞升,让世界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力量。并且经过40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发展了稳定的体育项目,针对性提升各类项目的技能,包含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柔道7大优势项目,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具有潜在优势的体育项目,像击剑、射箭、跆拳道等项目。也因此在2008年所获得的奥运冠军数量达到了19个,涉及的项目范围几乎包含大部分奥运项目。而中国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还要牢牢把握好时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如我国球类运动中的乒乓球项目,从惨败到后来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对乒乓运动员的培养。从当年的邓亚萍到现在奥运冠军张继科,为中国乒乓球体育项目的带来大丰收。
我国体育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加以优化和调整举国体制,培养优秀运动员,建设高水平的体育人才队伍,调动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举国体制发挥巨大的凝聚力和协调力,从培养人才数量上来看,在我国体育项目飞速发展阶段,全国各类优秀运动员总计1793人。例如:我国在体操项目中的建设与发展,像杨威、李小鹏、何可欣、邹凯等名字公众并不陌生,除了我国在艺术体操项目的建设与人才培养,运动员在鞍马、吊环、跳马、双杠、高低杠、平衡木上也表现出不俗的成绩。这些新晋的体育之星的每一场比赛都深深打动观众,完美展现体育动作,展现中国体育精神。即使在这过程中,运动员也有过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时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失败者,中国运动员为国顽强拼搏的精神,追求纯粹运动的精神面貌,才是中国要表现的体育竞技精神,如果一味强调冠军即一切,追求金牌的光环,会被利益绊住手脚,忘记竞技体育的初衷。所以,经过不断实践和提升自身的实力,并确立举国体制调动全国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形成合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其中的联动机制,并聚集人才优势,打造一支专业的、综合性的、容纳运动员、教练员、医务人员等强大的人才队伍[4]。
从我国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等各类国家比赛数据来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等。各种国际比赛的举办为运动员创建了良好发展的竞技平台,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创造了我国体育竞技的奇迹。如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龙清泉,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冼东妹,女子双人3米跳板冠军郭晶晶、吴敏霞,男子佩剑冠军仲满,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刘子歌等,他们在竞技体育各类项目取得突出的成绩,为中国体育精神发展赢得鲜花和掌声。这也彰显了中国在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心和大国实力,让世界对中国印象改观,认可中国价值。这些运动健儿不畏艰难,奋勇拼搏,树立了国家全新的形象,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经过近年来的体育发展,我国从一个体育大国发展到体育强国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利用哲学中联系的观点来看,体育发展与经济息息相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体育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同时体育的发展又促进经济的提升。但是中国体育在探索走向世界的发展道路时,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国情,找到适合我国基本情况的体育发展之路。随着90年代发展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思路,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创新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体育发展注入活力。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结合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规划,以及未来体育发展方向,制定了基于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方针路线以及保障政策。基于此,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并与多方领域融合,发挥了中国崛起的力量。具体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第一,发挥了政治作用,利用政治地位和优势,为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助力。可以通过举行和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赛事,让中国运动健儿和代表团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展现我国对体育事业发展的信念和精神面貌。第二,加强经济支撑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尽快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以强健的经济优势反哺体育事业,尽快达成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要求,同时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发展中。随着体育战略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体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体育产业的规模、公共基础健身设施建设、体育消费水平等进一步提升。从2016年到2020年的体育规划策略,累积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到4.35亿元,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可见,体育发展水平带动了经济的进步。
综上所述,对当代竞技体育经验与成就相关内容分析,从经验分析,需要以党的领导作为思想指南,明确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让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突出自身优势,并以“举国体制”助力体育事业发展,以制度优势合理规划体育各项事业进程。同时,结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果,主要从我国取得的冠军数量、人才培养以及申办举行各种国际赛事方面阐述,不仅从中国女排精神、体操运动精神等项目展现了中国顽强拼搏的品格,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