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钰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戏曲角色是戏曲的精髓,作为地方戏曲的闽剧亦是如此。早期的闽剧行当划分相对简单,由生、旦、丑三个重要角色构成“小三戏”。在福州民间流传有“金生银旦皇帝丑”,没生没旦,做戏没人看。生角、旦角难找,故称“金生银旦”。皇帝丑是因为唐明皇李隆基酷爱戏曲歌舞,曾在梨园中扮演过丑角。此后,民间戏班的丑角都以此为荣,并立下行规,凡是演出,必定是丑角在前,旦角、生角在后。
丑角——作为闽剧成就最高的角色,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最受欢迎。鼻梁部分扑白粉块是该角色最大的特点。丑角人物形象既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该角色在表演上一般比较逗趣、活泼,身手比较灵活,能随机应变,可博众人哄堂。闽剧《贻顺哥烛蒂》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反面丑角形象。《贻顺哥烛蒂》中的主人公马贻顺平凡、滑稽、抠门,举手投足间会让人捧腹大笑。当他看到媒人道士手里提着灯笼时,他会吹灭自己手中的烛芯,当媒人道士离开后,自己只能摸黑前行;当有人向他要钱时,他会反复摸银元,将银元取出后,放在嘴边吹气,以示货真价实。
旦角的表演主要是通过借助水袖和身段,有些无水袖的服装,则借助手帕、扇子和辫子来加强一些动作性。通过水袖这一元素,一方面可以突出女性的秀气和灵动感,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女性柔美的舞姿。手势主要以兰花指和佛手指为主,有“一指化十指,十指化百指”之说;身段柔美,步法轻盈多变,讲求“一步化十步,十步化百步”;面部表情讲究精、气、神,通过外部的形色,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闽剧经典曲目《陈靖姑》就是以陈靖姑(旦角)为主角的一部戏曲。该戏曲展现出“福州女神”陈靖姑不仅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还能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形象。她身穿长水袖服,在每一次的甩动水袖中,体现她不同的心情,当她水袖向上甩时,多为积极情绪,向下甩时,则多为消极情绪。
生角也是闽剧中比较常见的角色。不同的人物穿着不同的服装,通过服装体现人物的精气神。例如,皇帝头戴九龙冠,太子佩戴紫金冠,宰相佩戴相貂等,官员穿着的服饰一般比较宽大,这样可以体现其高大魁梧、地位显赫;玉带松垮的设计,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编排更为复杂的动作,以便让人物性格更好地外化。普通老百姓身着素色麻布衣,服饰设计方面,尽可能简洁、干净利落。
近些年在动漫行业中,Q版形象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较多运用于文化拟人形象上。Q版形象不仅充满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且它还是搞笑和另类的代名词。它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的,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眼光。
Q版文化拟人形象自身带有场景化和人格化属性,不仅能够兼容Q版形象的搞笑、另类的特征,也能够兼容传统戏曲的形象特征。
Q版形象与闽剧角色相结合,有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Q版形象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由于它自身的属性魅力和场景化特点,能够让传统闽剧连接情感,从而更易于传播,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认识闽剧,而且也能增添Q版形象的艺术性。在现代审美的趋势下,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相结合,设计出更富有个性、更独具一格的闽剧Q版形象,以此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满足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闽剧人物造型主要特点是脸谱化,即行当分明、忠奸善恶都表现在脸上。虽然脸谱化能够让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但是它也并非一刀切。例如:在看到英雄或正面角色时,也会看到他们软弱、迂腐、迟钝、刻板、古怪的一面;在看到懦夫或反面角色时,也会看到他们坚强、阳光、正直、果断的一面。不可否认,在闽剧中,很少有高大上的形象,正是这些鲜活的人物造型使得闽剧形象真实饱满。以丑角为例,丑角有着平凡却不平庸的性格特征。故笔者在设计该形象时,既要考虑丑角形象的诙谐、幽默,也要考虑Q版形象的“Q”“萌”的感觉,所以保留了丑角的传统元素,如:三花脸、带有戏曲特色的菱形眼睛、丰富的脸部表情,诙谐、逗趣的动作,丑角常用的扇子道具,又将现代潮流文化元素加入其中,如:头戴贝雷帽,配一副墨镜,跳着“江南Style”等。
在面部设计上,多采用“圆”的元素。这主要是因为圆形会显得角色更加可爱、更具有亲和力,圆而胖的形象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更加接近人们的心理感受。但是,在设计不同的角色时,脸型也会有相对应的改变,例如,丑角采用了大而圆的“大饼脸”,生角采用椭圆形的“马脸”,而旦角则采用女神级的“鹅蛋脸”。
在五官设定上,聚焦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动漫角色全靠眼睛来传情达意。另外,配合嘴部的设计,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角色瞬间变得有生命力、有活力,可以传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首先是丑角,丑角的一大特点是三花脸,即鼻梁两头抹一个白色“豆腐块”,以此体现喜剧特征,故笔者在设计该形象时,也保留了“豆腐块”这一特征。为了让人物看上去更为诙谐、可爱,鼻梁的抹白采用不规则图形。眼睛的绘制上没有采用Q版形象常规的“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而是采用带有戏曲成分的菱形的眼睛,通过这种绘制方法,可以让Q版形象在可爱的基础上添加几分地方戏曲的特色。嘴巴作为可以反映角色情感变化的器官,可以很好地体现角色的性格。故笔者在设计不同的表情、动作时,搭配了不同的嘴型。如:一侧的嘴角微微上扬,体现出角色略带有奸诈、挑衅的表情;嘴角向下,体现出角色个性倔强、生气的表情;做武术动作时,嘴部自然张开,口中发出声音等。
接着是旦角,旦角作为戏曲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她的五官也是最为精致的。眼睛的设计采用凤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的感觉。眨眼可以让角色看上去更为活泼、俏皮。黑色细长的眉毛,樱桃小嘴,更加突出人物的清秀与娇媚。微微向上抿的嘴角,能够温暖人心,起到萌化的作用。
最后是小生,小生一般比较儒雅、雍容端庄。他的眉眼宜长宜秀,可表现出少年俊秀的容貌。小生的眉宇之间可以绘制得与旦角类似,有吊眉眼。另外,小生的表情是最容易与现代文化潮流相结合的,如:大笑、奸笑、笑哭、爱心等。
在服饰搭配上,多参照传统闽剧服饰,突出传承性。然而由于闽剧服装的花纹和款式稍显繁琐,所以,笔者对其中的元素做了适当的取舍。“取”的是闽剧服装符号的精华,“舍”则是依据设定动作的肢体要求而决定。闽剧的服装是基于古代服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完善。始终遵循着“三不分”、“六有别”和“定中变”的着装准则。“三不变”指的是不分地域、不分朝代、不分季节。“六有别”是指塑造角色形象时,应当遵照男女不同、老幼不同、贫富不同、贵贱不同、番汉不同、文武不同的准则。“定中变”是在固定的搭配中寻求变化,通过不同的服装进行组合搭配,在定中求变。考虑到闽剧的题材大多都是体现社会中下层老百姓的生活或神话题材的,故服饰设计不会过于雍容华贵。例如:旦角——旦角人物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服装主要是以水袖、丝带等元素进行表达,所以在配色上采用鲜明亮丽的红橙色调,这样会给人一种比较温暖、开朗、阳光、年轻的感受。服饰上采用简约的花纹,这样可以与复杂的头饰形成对比,突出面部。生角——服饰采用的是长衫,在配色上使用了与旦角相接近的红色系,这样会使得画面比较统一协调。而丑角——丑角一般都是比较有趣的插科打诨的角色,故笔者在设计服装时采用藏蓝色。这样的服装配色既不抢眼,又可以与该形象相匹配,在花纹设计方面,主要是以几何纹、祥云纹等吉祥纹样为主,承载着人们的各种美好愿望。
闽剧的动作比较常见的有亮相、整冠、理髥、整鬓等。在设计动作时,可以结合这几个动作的要点进行设计。例如:在设计丑角亮相时,可以先设计一个出场动作,并最终将其动作定格在单腿落地,一腿高高踢起,双手自然伸出的邀请姿势;在丑角作为店小二上酒的动作时,可以设计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托着托盘,将酒放置在托盘上,嘴里念念有词——“酒来咯”这样的一个形象。在设计到生角整冠动作时,由于两头身的Q版形象四肢短小,无法完整表现动作,故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夸张。在表现旦角水蛇腰的动作时,可以在遵循动画运动规律的原则下进行任意的变形夸张,甚至演绎出现实生活中人体无法进行的动作。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财富,而新媒体时代下的潮流文化则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技术的创新离不开艺术的发展,而艺术的发展则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当技术与艺术相碰撞并产生火花时,则会为传统戏曲带来新的机遇,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与艺术的实践,而且也能带动动漫创作者有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解构与重组传统元素,并设计出符合时下年轻人审美习惯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媒体平台,有创造性地进行推广,从而使得受众群体能够了解、喜欢传统文化,与之产生共鸣,进一步增强动漫作品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