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艺,李 骅,刘周敏
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方与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大众身体的活动量明显减少,大部分人身体处于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状况,且身体活动的不足是导致人体死亡的第四独立因素。现如今人们关注并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然而,大众有着或多或少体育锻炼或健身的想法,却在内容、方法以及时间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进行锻炼以及坚持下来比较困难。提高人群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成为体育锻炼工作的核心。从大哥大、2G手机到4G智能手机,作为发展迅速的事物,手机下运动APP应用程序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这需求,成为了帮助人们在余暇时间体育锻炼的助手。互联网时代下,各大软件开发商抓住了用户的心理,推出了多种类型运动APP,人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锻炼,利用运动APP在自我管理下干预,进而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健康。
1.1.1 运动APP
运动APP指的是在智能手机或者可穿戴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有“记录并公开数据”、“指导学习”、“提供社交平台”等运动性功能的APP。[1]
1.1.2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来自于心理行为的诊疗方面,逐渐被用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覆盖广且成本不高。它是患者通过自身的行为监督和管理并坚持来治疗自身疾病的行为,以此减少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健康。[2]
自我管理是首先对当前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辅助掌握技能和增强信心,提供不断地支持和追踪,时时更新计划。由于智能手机可以随身携带,因此用户可以在空余时间使用APP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运动APP可以更新运动数据以供反馈。提供运动指导并整合通常的体育锻炼空闲时间特别方便。运动APP的诸多功能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与之相契合。
自我管理应用在运动APP体育锻炼上指的是在锻炼动机的指引下,个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运动APP通过主动的设定目标、内容,通过正确方法、采取必要的行动并自我监控锻炼的过程和评估自身的状态,并用行动来调节等塑造自己,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最终实现锻炼目标的过程。[2]
2.2.1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是自我管理过程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个人对自身施加影响,利用个人自理性的实践,自我管理的功能与之实现。而个体自理性就是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个人利用各种方法主动选择信息、决策并做出目标导向的行为,为到达已定目标的能力。[2]
2.2.2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依据,指个人对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行为的猜测以及判断。班杜拉认为人一旦有对行为或者事物猜测会导致既定的结果,那么就会实施或被激发。[3]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对于活动的选择以及在困难过程的态度和坚韧度。一旦认为自己有能力时会坚持和有信心做该项活动,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是自我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念,是人们改变个体行为、保持健康功能的基石。
2.2.3 同侪压力
同侪开始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指同辈,同样的。同侪压力是在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似的人中对事物的想法和行为中的决策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在“微信运动”或者“QQ运动”功能的计步排行榜,都会通过该程序看到自己朋友圈里的走步路数以此鼓励自己进行运动。吴泽萍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表明校园内大学生在余暇时间段,锻炼存在“同侪压力”效应。[4]
运动APP有健身教学、社交功能、运动记录和监测的功能,根据这些功能,人们可以利用APP集线上线下分享互动,共同进行经验交流。根据移动位置的信息获取以及数据加工和呈现,大众在体育锻炼中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管理性。因此,大众利用APP体育锻炼是为了更好地在锻炼过程中对决定性要素进行管理。根据运动APP的特点和邱达明等根据自主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编制构建出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对管理要素提出了四个维度:锻炼方法、锻炼时间、锻炼内容和锻炼动机。[5]
锻炼内容是体育锻炼的载体,从事体育锻炼的前提是掌握项目的内容。锻炼的内容主要是要知道其锻炼时的标准和掌握项目的程度。[5]运动APP根据用户数据、运动数据等大数据研发并科学测评,体测评估找到合适的起点(L1到F4),得出对胸部、心肺、腹、柔韧度以及下肢的各项得分后,从而生成锻炼计划,获取智能训练计划,进行优化其编排成果,针对性训练日,均衡训练。根据用户在不同时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对锻炼者的锻炼和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的跟踪与测评,以4周为一个单位,4周后再进行评测,根据新的测评结果再重新制定新一轮更为系统的目标设定计划。通过数据可视化方便用户的使用。
人们亦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进行锻炼,通过细分运动目标为切入点,解决痛点。以跑步为例,在行走和骑行的长距离运动运用APP,手机的LBS技术使得运动精准定位;可以提供专业翔实的运动记录,可以把跑步距离和时间进行量化,更加规范地对内容进行管理。
锻炼方法是锻炼的“工具”, 是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锻炼的作用。可以根据他人的经验或者参照运动教程获取准确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运动APP更新速度快。运动方式、方法趋于完善,锻炼效果逐步増强。所以方法管理是锻炼的先决条件。
运动APP内有跑步辅助训练,饮食,减脂,瑜伽,健身的科学规范健康指导方法和视频,动作都有详细讲解、要点和呼吸方法都有提醒,调整呼吸和速度等方法和改善身姿。健身中有关于各个部位等动作库小视频;跑步辅助训练中有小腿按摩,跑前热身,跑后拉伸,预防拉伸,体育考试秘籍等体育锻炼的运动教程再对运动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或者协同发挥多项运动的作用,使锻炼者得到各个部位的锻炼。
人们可以根据运动APP中的小视频、饮食指导和锻炼常识进行方法的归纳与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锻炼者只有根据准确且合适的锻炼方法,才能更好地得到锻炼的效益以此提升自我效能感。
锻炼动机是锻炼者在自我管理的作用下,使自身内心渴望的与外在诱导之间进行相互间的平衡,从而对于形成和坚持体育锻炼有重要作用。动机主要划分为三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以及无动机,动机来自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有某种确切需求后,就会为之而努力做事情。[4]锻炼者的内在动机越强,其坚持性也会增强。但内在动机不是锻炼的唯一因素,外在动机是也是促使大众体育锻炼的一个方面,成为正向激励的因素,两者相互结合使自我管理的能力更上一层。
运动APP有社区功能,通过关注可以有相关的信息推送和社交服务。使用APP后交际圈变宽,兴趣圈中的人也不仅仅是限于认识的,还有相同兴趣的运动爱好者,可以共同开展活动,如健身、营养、生活技能训练等,也会关注对方排行榜,以此为榜样。运动APP以使用者的成长动机为契机,提供多种记录,提升使用者的等级,得到徽章获取满足感,激励使用者。
体育锻炼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锻炼时间是实现体育锻炼中必不可少的途径,能够促使身体和心理从质变到量变的一个过程。个体时间的管理能力逐渐提高时,效果也会显著提升。智能手机的方便携带,使用者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受场地和环境的影响,将余暇时间进行整合,也能进行体育锻炼。且运动APP中每个相对应的课程中都有相应地时间,锻炼者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进一步的安排。随着运动量的积累,以月为单位查看运动记录,展示用户的跑步历程,帮助使用者监测其状况,及时记录有用的管理信息。通过长期的管理,就会形成自动化模式下的条件反射以及肌肉记忆。
我国在经济不发达、体育锻炼的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全民健身时代下基于自我管理视角下,利用运动类 APP在锻炼内容、方法、动机和时间的干预为各个层次阶段的人群选择更加科学更方便快捷的锻炼健身方式提供新的方向。作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锻炼发展方向,运动APP下自我管理干预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的全民健身服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全面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当然,运动APP在实践操作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过分强调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而忘记了个体以外的因素。而如何设计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现其效果,尤其是长期的效果,做到更好地做到优势互补,推进体育全国的建设更为关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