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茜
音乐是什么?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非语义性非具象性,那为什么能“懂”?它通过音乐的审美属性、基本要素(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音乐的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以及人对音乐表现要素的感知。音乐,首先是来满足人的听觉需要的,是需要人们打开耳朵、用心聆听的,它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阅读能力是通过听觉来“读”音乐的。可以从听和声到做和声,再到听和声。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合唱活动最能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能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合唱活动又能极好地表现出单个学生或整个队伍的和聲素质、和声能力。合唱宜培养和发展音乐素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将以往无意识的学习变成有意识的培养,想方设法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精神,体会作品和声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体验和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使合唱教学更直观,突破重难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使学生了解不同乐器所组成的合奏,然后一起来闭上眼睛听一听,感受一下合奏中音色变化所渲染的音乐情绪的变化。让同学们亲自感受合奏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还建立一种与他人的默契合作。
合唱是由若干人分成几个声部,既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而进行的演唱。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放射着它的奇光异彩。指挥是乐团的灵魂,指挥的工作几乎决定着团队的全局。总体来讲,指挥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揭示音乐作品。二、二度创造。指挥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作品,把存在于乐谱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二度创造是在尊重原作并充分表现原作音乐思想基础上,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挥的个人音乐思想和新的创造,扩展音乐表现力。所以对指挥者的个人素质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素质,多声部读谱能力、多声部听觉能力、多声部的思维、好的编配能力、指挥能力。指挥的艺术修养也就通过谱面上,节奏、表情、术语、音乐符号,敏锐的多声部音乐听觉和声乐、钢琴、器乐演唱演奏技能方面体现。合唱对声音靠拢的要求,对声部旋律转换,纵向和声的和谐度要求以及指挥者的基本功、站姿、手型方面的要求,作曲技术等方面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知识的。合唱团的组建人数方面,建议30人左右,年龄适宜从四年级开始,先训练好,再加入一些差的,就可以带起来。在选拔合唱团人员方面,尽量由同事推荐,避开变声期的孩子,尽量让他们少唱、弱唱,在队形方面把表现力好、音色明亮甜美的放在一声部,学过器乐、音准好、识谱能力强的放在二声部,保证每个声部都要有唱得好的。可选用倒梯形和正梯形队形,若有两首作品要唱,尽量换两个队形。在声音训练方面,合唱喜欢直立向上,高位向前明亮、松弛、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歌唱者做到直立向内便是建立歌唱通道,在通道内唱歌。训练孩子用高位置发声。即,头腔上感觉再高一些,喉咙里打开一些,保留自己最美的音色。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尽量不让孩子大声嘶喊及过多地说悄悄话,因为对其嗓子发育是极为不利的,长期嘶喊的话会长息肉或小结,处理起来是极为麻烦的。训练孩子声音时,要求松弛的状态、明亮的声音,孩子的软口盖打开,小舌头、硬腭、软腭全抬起来。
作品里出现重音、空拍、连音线等音乐符号一定要看出来,并完全体现出来,因为这些都是作曲家深思熟虑标出的对作品情感体现的要求。保持音、尾音,有没有在音高上仍坚持着,除此之外,咬字有没有很清楚,等等。歌唱时的呼吸,先吸再唱,吸入横隔肌,口鼻同吸,先以慢吸为主,进行气息保持的训练,脸S长音,以及S短音,在吸气和呼气之间,要有个对抗。训练时,统一多打两个小组的空拍,提前吸好气进行哼鸣练习,即同步呼吸。要保持声部的音色特点,使声部不但整齐统一,在音色上有别于其他声部。就像一个乐队里各个声部的高、中、低音乐器一样,合唱中壮实有力的低音部,浑厚的中音,明亮而华丽的高音,便可构成合唱的立体声音效果。队员明确声部的音色特征,努力练习和模仿,做到音色上的“像”是完全可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课堂上运用体态律动,让音乐课更丰富、有趣,增强参与度和趣味性。让小朋友边律动边唱,整个学习过程尽量用风趣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还可采用两个旋律反向与同向进行,可以体验到和声富有张力的美。运用以三度音和关系为主的两声部合奏乐曲,使学生从和谐中体验到乐曲宁静的美。歌唱时坚持声音的高位置,多用头声歌唱或用真、假混合声来歌唱。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作为美育教育,是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智力发展的得力手段。童声训练着重要求音色的优美与自然,让声音有“飘动感”。口型上保持“微竖”状,在唱高音时要求深吸气,面带微笑,嘴角上翘,声音位置找头腔共鸣。歌唱表现方面,注重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有生动自然的面部表情。以情带声,加入动人的艺术表演。让优美的旋律作为精神食粮滋养学生的身心,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样“动人心弦”的环境里,心灵的境界常常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
运用游戏的形式,我们可以早一点让孩子接触和声,把听辨作为游戏,带到学生的身边。一年级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你们听,大钟敲响了,老师奏响5,边听边请一半小朋友做大钟摇摆,小钟也敲响了,老师奏响1,请另一半小朋友做小钟摇摆。接下来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大钟小钟的声音,老师弹奏和声,慢慢建立起学生的和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采用柯达伊的手势唱名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手势辅助学生建立基本的音高概念。在处理歌曲感情时,精心制作精美的动画,放给他们看,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制作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动态视频、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