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2020-11-23 02:04黄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2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家校合作教育

黄莞

摘  要: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就目前的教育体系而言,学生的受教育地点不仅在学校,还有家庭,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都能对小学学生的心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实施途径

引言: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在学校、社会与家庭共同的影响下进行的,且小学生的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通过家校合作对小学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两种教育资源的互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不仅能够为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对其进行身心健康教育。所以,通过家校合作必定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痕迹。

一、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虽然目前在我国的众多学校中都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开始推行家校合作管理模式,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已经通过家校合作模式将学校与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学生这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着,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在建立家校合作模式時遇到了各种问题,其主要原因有教师的不重视和家长的不理解等。

(一)家长与学校沟通效果差

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效果差,主要体现在家长对于家校合作无法理解上。在我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是老师的事情,与家长无关。这就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完全忽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当学生犯错误或者表现情况不佳时,家长首先就会将责任归结为教师的教育程度不到位,殊不知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对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

不想子女再受之前自己经历的苦难,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都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现在的家长工作时间较多,对于子女进行教育的时间较少,就会使部分学生养成公主病,严重地削弱了教学效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范围的制约性

学生在校受教育时会受到学校、老师一定的制约,但是一旦放学后,学生便无法被学校制约。尤其是寒暑假,这段时间若缺少家庭教育的弥补,返校后学校教育将孤掌难鸣。

(四)学校教育得不到家长认可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而家长认为实现这种“厚望”的方式只能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所以,一旦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则会将这种过错归结于教师。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检查作业、督促学习等工作都是教师的责任,从而造成了误解。

二、家校合作的途径

(一)纸质调查

纸质调查方式虽然较为传统,但是最为直观和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每学期末让学生带回家的成绩单和成长报告分析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最佳方式。通过对于成长报告的填写,家长能够知道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假期在家庭中的动态,开学后对于家长填写的内容进行分析,会发现大量的建设性意见。

(二)建立“家长委员会”

家庭相对于学校来说,其广域性、复杂性和多端性尤为纷繁复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庭的构成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家风、教育氛围不同等。要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出发”。“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就是要以家庭为中心,其形式和层次依据每个家庭特性需要而定,因家而异,是要求学校指向家庭的,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只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才能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新格局。

“家长委员会”是很多学校都有的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其成员也多是当地一些有影响力的家长。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并且以协调家校关系为主,促进家校与家长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解决矛盾,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我们就需要打破陈规,创新机制,建立起“以家为本”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三)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对于大学而言是比较难以开展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学学生家长而言,因为其大多数都是就近入学,尤其是对于小升初的学生而言,家长会更加乐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会的优势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通过几个小时的交流,家长能够知道学生的在校表现,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家庭表现大体掌握,即掌握学生目前的发展情况,提高双方对于学生的重视程度。此外,有些平时在电话或微信中说不清楚的问题在家长会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彻底搞清楚,且通过家长会还可以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对于教育感悟的交流。再次,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在开学时最佳。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家长一般都会将孩子送到学校,可以借此机会将家长聚集,是召开家长会的好时机。最后,在开完家长会后,可以带领家长参观学校的环境,包括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馆等,还可以将家长分散走进课堂进行参观,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什么情况。对于家长而言,可以更加认识到家校合作的内涵,从而更加配合工作的开展。

(四)通过微信、QQ加强家校交流

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是每个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交流设备。因此教育者可以随时通过智能手机向家长进行沟通,根据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的学校来看,该学校的教师每天都会与家长在微信群或QQ群内进行交流。如家长可以在微信群内进行留言,或者私发微信留言给老师,教师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将每天的作业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群里,家长对作业进行检查后再将结果反馈到群中,同时在临近期末考试时还可以督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

在家校合作的道路上,虽然目前的合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发展的道路仍然很长,需要老师和家长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认识到,只有通过在学校和家庭中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保证学校对学生实行的学业教育、德育教育、成长教育取得成果。

参考文献:

[1]肖代顺.开展家校互动“微”活动促进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01):14.

[2]李汉学.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0(04):15.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家校合作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