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免疫力低引起的吗?
我今年五十多岁, 患风湿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请问,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免疫力低引起的吗?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是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他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维持免疫功能的主要是各种免疫细胞、抗体。
风湿免疫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风湿免疫性疾病不是免疫力低引起的,而是免疫力亢进引起的。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有200余种,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中多数是免疫细胞过度表达,抗体过度产生,导致免疫通路异常所致。对于这些疾病常采取抑制免疫的方法, 而不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除了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外,日常护理也很重要,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脚气病是怎么引起的?
我最近下肢水肿、四肢无力,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说我患了脚气病。请问,脚气病是怎么引起的?
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 硫胺素)引起的。 当维生素B1缺乏时,导致体内尤其是神经组织能量供应发生障碍,同时丙酮酸、乳酸等在神经组织堆积, 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 患者出现健忘、易怒、心悸、四肢无力、肌肉萎縮、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称为脚气病。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 在米糠、麦麸、黄豆、瘦肉等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1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破坏, 故烹调时不宜加碱,同时要避免淘米过度。患脚气病后可以多摄入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食物。治疗上可口服维生素B1或注射药物。
鱼肝油和维生素AD的功效一样吗?
我想给宝宝补钙,看到市面上鱼肝油的成分中有维生素AD%。请问,市面上卖的鱼肝油跟药店里卖的维生素AD的功效一样吗?
在医院或者正规药房买到的维生素A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两种营养素的复合制剂,是国药准字产品,主要用于预防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症。剂量有严格的要求, 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比例,通常是3∶1。如1岁以下宝宝使用的(绿)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胶囊, 每粒含1500国际单位维生素A、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
目前市场上的鱼肝油多为鲨鱼、鳕鱼等深海鱼类的肝脏中提取的油脂,主要成分有维生素A、维生素D,同时还有少量的维生素E和DHA等成分,属于食品类范畴,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配比也不固定,很难符合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有些鱼肝油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比例高达10∶1,长期服用有维生素A中毒的风险,所以不推荐家长给孩子吃鱼肝油。如果孩子确实需要的话, 补充维生素AD的正规制剂就可以了。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
我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口服降糖药,可血糖有时忽高忽低。请问,哪些因素会导致血糖波动?
除持续高血糖外,血糖波动同样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糖波动的具体因素如下:
降糖药用量不当
降糖药用量不足或随意减量,均可导致血糖迅速升高;相反,如果用量过大或重复用药,则会导致低血糖。
间断服药
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断用药,均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
饮食不规律
进餐时间不固定, 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可导致血糖忽高忽低。
运动不规律或方式不当
运动不能持之以恒,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还有运动方式选择不当、运动强度太大,不但不能降糖, 反而会导致血糖升高。
气候变化
寒冷的天气会刺激机体大量释放肾上腺素, 导致血糖升高; 炎热的天气, 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加大,患者血糖容易偏低。
情绪波动
紧张、焦虑、愤怒、失眠等情绪变化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使体内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
应激因素
发热、急性感染、外伤手术、脑卒中等应激因素,均可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另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或妊娠、分娩,血糖多数升高。
其他药物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雌激素(如避孕药)等,常用可致血糖升高;而磺胺类药、水杨酸类药、利血平等,常用可致血糖降低。
血糖监测有误
血糖监测准确与否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一个不准确的检测结果, 往往会误导临床用药, 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发生。
当出现明显的血糖波动时, 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查找原因,以便于对症处理。
植入心脏支架后要注意什么?
我母亲今年已六十多岁了,由于患冠心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请问, 植入心脏支架后要注意什么?
支架置入心脏冠状动脉后, 主要应注意定期做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应避免过度活动和疲劳,还应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平时尽量保持好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同时,我们必须控制血压。按医嘱定时服用抗凝药物,因为心脏有支架以后就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以后容易导致梗死性的疾病。在服用抗凝药物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的凝血功能,防止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饮食上要低糖、低脂, 清淡营养,适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如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