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水平的逐步深化,在大学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当中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希望能够通过学生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本文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旨在为后续同类研究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大学教育水平的逐渐进步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开始开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学生们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短期内就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学者彭晓玲在其所撰写的文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当中提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有效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列入高校教学计划。这在无形当中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被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当中,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学者章成斌在其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心理测试科学化和规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这条路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在高校当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能够动高校综合教育水平的进步与提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目標
步入新时期以来,大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教育体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周玲等学者在文章《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当中明确提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大学生人格并促进人潜能的开发应该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际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时,我们既可以将其看做一门课程,也可以将其视为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而无论出发点有何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都不容忽视。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当提升对于大学生群体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以及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调整。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
昆明医科大学范红琼和余倩在其文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中提到了当前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较差、缺乏足够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水平的进步,与此同时,也使得许多不适宜的课程内容被引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深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课程应当立足于大学生当前阶段的实际心理状况,兼顾其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思考》这篇文章当中,兰珊珊明确指出了该课程应当覆盖的几个方面,即生活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以及职业心理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的发生改变,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更多的立足于大学生的角度之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大程度上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与学习当中。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推进方法
首先,在教学模式的制定方面,许多高校由于缺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深入认识,将其视为常规的教育课程,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势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高校方面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课程价值,既要发挥课程的知识传递功能,又要突出课程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这篇文章当中,段鑫星立足于某高校已有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优势,建议高校能够更多地运用新型技术打造网络化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网络互动辅导。这一理念,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与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与此同时,也对于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民、杨立红在其所撰写的文章当中提及,完备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的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完善已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潘柳燕等学者则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规划与完善需要将学生放置于主体位置之上,而教师则退居于引导者的位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带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进步与提升。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制定方面,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蓝珊珊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以及行为训练等。李丽则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借鉴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样的方法,将课程分为多个环节,循序渐进,从而有效加深教学的深度。通过对于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多学者都建议多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更大程度上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
最后,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充分展现其应有的特征,打造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这篇文章当中,郑雪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起始评价、过程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相对于单一的评价模式而言,此种评价模式更加全面,也更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求。在《心理教育活动论》一文当中,沈贵鹏将评价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即心理机能、活动结果、产品分析以及内省材料分析。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更多的展现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给予大学生适宜的心理体验,实现心理课程开展与其他类型课程推进的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围绕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开展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者们面向同一课题纷纷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汲取已有研究内容当中有价值的信息的基础之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加深研究深度,从更为全面的角度上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给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更多的关注,保障大学生身心的同步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晓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8(4):21-25.
[2]章成斌.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和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4).
[3]周玲, 刘佛军.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C]// 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 1999.
[4]范红琼, 余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6, 000(009):12-12.
[5]兰珊珊.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思考[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82-85.
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立项号:2017YBRS06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