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0-11-23 02:01李巧平
山东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

李巧平

摘 要: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之后在世界范围广为流行,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根源性理论基础。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既是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以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来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动研究理论;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

一、 行动研究理论概述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最早于1929年由美国教育学家John Dewey提出,主张研究者应当直接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去研究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其后John Collier于1945年首次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但是具体过程还不是很明晰。1946年,Kurt Lewin在Collier的基礎上进一步发展,将行动研究系统应用于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形成《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理论成果。到了20世纪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Stephen Corey第一次将行动研究的理论系统地引入到教育领域,用于改进他们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但当时因为有很多人质疑行动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得行动研究一度处于低谷。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国教育改革专家Lawrence Stenhouse和John Elliiot的影响下,行动研究再次得到关注。此后,行动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研究方法。

我国最早引入行动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期间主要是对国外行动研究的翻译和介绍。90年代陆续开始有了一些相关论著和实践探索。综合已有的行动研究成果,主要有:

1.“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以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等反思性的探究活动,实现改进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系统性活动。”

2.“教师行动研究是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它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以教师实施的课堂内外教与学的行动为研究对象;以教学行动的实施者(教师)为研究者主体;以研究行动与教学行动的互动为研究方法的基础。”

3.关于行动研究的特点,学界普遍公认,行动研究具有实践性、反思性、系统性、参与性、公开性等特点。

总而言之,行动研究最基本的要点就是“行动”和“研究”相结合,通过研究调整行动,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新的行动。应用到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方面,需要辅导员对日常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理论来指导新的工作实践。其研究过程定为: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计划并收集数据——反思和总结。

二、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要善于研究当前的新问题、新情况,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富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工作,实现由 “经验型”向 “科研型”辅导员的转变。为了解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科研工作现状,笔者走访了长沙市的几所高职院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措施,发现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青年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缺乏认同感,只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毕业后的过渡期,并没有打算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因此,调查过程中的科研能力测试结果显示,许多辅导员都表现出对科研工作存在误区并且科研能力有限,距离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岗位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有:

1. 科研意识不足

科研意识是指科学研究者探究、认识未知的觉察和主动性。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青年辅导员科研意愿一般,普遍认为科研与自身工作关联甚少,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青年辅导员则表示没有科研兴趣,也暂无科研打算。由此可见,科研意识不足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意识不足与人们一直以来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认识偏见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高职院校教师重在专业技能不需要搞什么科学研究;而辅导员工作关键是管理好学生,确保学生不出事,也与科研无关。这些偏见是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不能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的直接原因。实际状况也表明,目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能及时地解决好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因为他们并没有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自身毕生事业的打算,故他们的工作仅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缺乏运用科学方法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意识。

2.科研能力不够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可见,科学研究是一项专业活动,对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不够与辅导员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密不可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起点还只是本科。而且,尽管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学历层次有了显著提高,但专业背景分散,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不善于结合理论深入分析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也是制约辅导员科研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例低,导致专职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对科研政策、改革动态缺乏了解,所以也无暇兼顾对学生工作的科学研究。这也是制约辅导员科研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缺少良好的科研环境

良好的科研环境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都不太重视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对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缺少激励机制,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中也并未将科研能力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大多只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少数还在教学方面兼点选修课,因此对其科研能力的要求并不高。辅导员的科研意识直接与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环境相关。很多高职院校既没有针对辅导员队伍的科研培训和提升计划,也没有政策、资金、场地等配套支持。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多处于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校没有设置辅导员科学研究专项经费,更没有科研管理制度。缺少政策支持与激励制度,导致辅导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行动研究理论对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启示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是与学生直接交往最多的群体,在实现培育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伟大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让辅导员在学校实现德育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管理与服务为宗旨的高等教育中发挥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同时对高校的校园稳定和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长期的育人工作过程中,辅导员积累了大量生动、丰富、鲜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案例,这些工作案例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藏。辅导员可以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和方法对自身积累的实际工作案例进行认真研究,透过现象总结经验,进而发现工作中的规律性,并综合运用总结、归纳、提炼等方法将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最后运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科研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来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1. 增强辅导员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辅导员主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动力源泉。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出发,科研意识表现为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环境的主动适应、积极影响和积极改造,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析、探索学生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研信念与热情、科研知识与经验、科研眼光与智慧[2]。增强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关键。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选聘、培养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其次,辅导员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真心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关注和研究工作中的新问题、真问题,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最后,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地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科研课题,更好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当中。

2. 搭建辅导员科研培训平台

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上的导师,辅导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不够系统。因此,如果仅靠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积累是难以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就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与指导。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纷纷成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并以此为平台组织辅导员定期开展相关的科研讲座和科研培训,让辅导员在学习中加强对科研的了解,提升科研能力;同时定期举办各层次辅导员素质能力比赛和年度人物评选,通过选树辅导员先进、优秀和模范人物,发挥优模人物的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养。

3.出台相应的辅导员科研政策

高职院校若要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科研意识不足的现状,就需要增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通过出台相应的辅导员科研政策,改善辅导员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支持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让辅导员充分感受科研魅力,学习科研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到底哪些政策能够起到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作用呢? 首先,可以设立辅导员科研基金,增加面向辅导员队伍的科研经费投入,资助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课题申报,并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等。其次,增加辅导员专项课题数量。可以参照省部级科研单位单独设立辅导员专项的做法,在本校科研项目中也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实行项目单列、单独评审。再次,学校学工部门、科研部门和人事部门可以联合制订本校輔导员学术发展支持计划,对辅导员在职攻读高级学位、研修访学、学术培训、科研奖励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调动辅导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增强其开展科研的能力和信心。最后,可以将科研成果与辅导员职称评审相挂钩,这将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科研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也能让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将科学研究作为其事业来对待。

[参考文献]

[1]史仁民. 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韩秀引.影响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四类因素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2(6).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编号:14C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猜你喜欢
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高职辅导员企业文化传导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