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

2020-11-23 07:37杨浩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杨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人们开始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民俗摄影,主要就是拍摄民间的文化生活,是一种纪实类的摄影,这种摄影,不仅具有记录摄影的功能,还有艺术摄影的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话,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对那些快要消亡的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重视。本文对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希望发挥摄影的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记录性的保护。

关键词:民俗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民俗可以将生活当中的一些文化,深刻地反映出来,而民俗摄影的话,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民俗摄影,可以真实地将民间的文化,进行有效地记录,另外,通过摄影的方式,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让人们对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应的重视,并且通过合理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从而让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其优势,不断地丰富我国的历史文化财富。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以及民俗摄影对其作用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被群体,或者是个人视作文化遗产的,一系列的实践,还有表演,以及表现的形式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各个地区当中,因为地域的不同,都会有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不光是不同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对生活中文化的积累,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以及人民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针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机构,也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规定。

(二)民俗摄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时候,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保护,民俗摄影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且该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民俗摄影,属于一种摄影的门类,所出现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这种摄影方式,主要还是对民俗风情,进行相应的记录,摄影师必须要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摄影,说得直白一点,民俗摄影就是把民俗文化,通过图像的形式,进行一种再现。从事民俗摄影的摄影师,需要在生活当中,去挖掘各种各样的素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素材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通过民俗摄影的方式,可以把民俗文化当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像记录,有效地进行抢救,可以说,民俗摄影非常简单,而且快捷,摄影师借助一部相机,就能够把一些重要的时刻记录下来,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见证。所以说,民俗摄影,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俗摄影师,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拍摄的时候,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从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记录下来。相比较文字来说,影像在表现的形式上,会更加地直观,在传播文化的时候,也会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民俗摄影师,在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要注重拍摄的质量,从而给人们呈现出更佳的作品。

二、民俗摄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点

(一)明确摄影的主题内容

在进行民俗摄影工作的时候,摄影师必须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摄影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人民的创造,也需要由人们来进行传承还有发展的,所以,民俗摄影师,在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拍摄的主题,必须要和相关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拍摄的主题,有效地进行明确,这样的话,才能使得摄影的作品,拥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种类,例如,表演艺术,还有礼仪,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节日等。在延平地区,当地有一种蛙崇拜的民俗,民俗摄影师在拍摄该民俗的时候,就得将拍摄的主题,明确为蛙崇拜。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一,是张公的生日,在这天,当地人民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活动,把张公就当做是蛙神,开展游神的活动。所以,民俗摄影师在摄影的时候,需要严格围绕着蛙神这个主题来开展,不能偏离了蛙崇拜这个主题。

(二)将非物质文化进行真实的记录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所做的记录,具有相应的真实性,假如所做的记录,没有真实性的话,那么这个摄影的记录,在进行传播的时候,其实是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价值的,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虚假的信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比如说,南剑戏,这是延平当地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的重要的戏曲文化财富。在2010年的时候,南平市的人民政府,就把南剑戏列入到了南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保护南剑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也得借助各种手段,将其演唱,还有表演的过程,通过民俗摄影的形式,留取有用的取影像资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的记录,就需要在记录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干预活动,如果存在干预的形式,那么这个活动的现场,就没有真实性可言,也就没办法进行抓拍。在进行民俗摄影的时候,如果只是针对同样的一个主题,去展开后续的所有拍摄,那么这种拍摄也会不太真实。民俗摄影师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必须得先了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历史背景,这样的话,在进行拍摄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把握节奏。其实,很多的民俗摄影,在进行拍摄的时候,都会进行一定的摆拍,但是,这样的摆拍是否也会失去一点的真实性,其实还是需要进行辩证地看待的。因为,进行相应的导演的话,的确可以呈现出更好的美感,但是,如果摆拍地过度的话,也会使得所拍摄的作品,显露出一种刻意,跟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那种特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的记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体现出民俗摄影,在拍摄的时候,所具有的端正态度,将那些真实的理念,带入到摄影的过程中,可以让摄影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真实性,从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点

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上都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民俗摄影师,必须要结合非物质文化的特性,深入地发掘其中的问题,这样的话,才可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把民俗摄影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其实,不管是哪种民俗文化,都会存在相应的规律,所以民俗摄影师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必须要对民俗文化的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这样的话,才能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地区的庙会活动,民俗摄影师在进行拍摄的时候,要把其中的典型瞬间,进行记录,在对照片进行记录的时候,也需要做好归类的工作。对于拍摄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物品,还有人物的装扮,都要向当地的人进行询问,了解这些东西的由来,还有所具有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民俗活动,进行深入地了解。

(四)利用文字展开梳理

利用文字的形式,对摄影的资料,展开梳理,然后按照资料的内容,分别进行归类,还有建档,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发挥出民俗摄影的巨大价值。对于不同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摄影都是在反映人民的生活,还有成长,以及相关的经历等,因为地域的差异,还有民族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共性。我国地大物博,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民族中,因为地理气候的影响,还有历史文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生,还有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利用民俗摄影的方式,把那些具有一定的共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在一个类型中,在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还有推广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方便,另外,进行合理的归类,民俗摄影师,在进行查询,还有使用这些资料的时候,也可以更加迅速,对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语

民俗摄影,指的是通过摄影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文化形式相比的话,民俗摄影,汇聚于更加直观的表现力。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民俗摄影,也会成为一种历史变迁的见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龚宝辉.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48-49.

[2]   龚宝辉.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以延平樟湖蛇崇拜民俗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0):54-56.

[3]   宋艷丽.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以泰山皮影纪实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06):46-47.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