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 财政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对于提升财政学教学课程效果意义重大。这就需要建立财政学案例库,制定科学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 财政学;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87-03
一 引言
财政学课程主要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支活动及其经济影响,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课程[1]。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使学生毕业后很少到财政部门工作,但财政学课程所学知识一定是学生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用得上”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科学论断,将财政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定位。财政学课程在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好财政学课程非常重要。
理想的教学应该解决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财政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但目前财政学课程教学往往只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对于“为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没有深刻的认知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组织方式还比较单一,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理论和概念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十分抽象与乏味,往往无法充分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目标和效果自然就难以达到。为了提升财政学课程教学效果,创新财政学教学方法就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案例教學法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 案例教学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0世纪初,案例教学在哈佛管理类课程中首开先河,后来各国都引进和推广了这一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是培养开放式现代人才的一种很好的方法[2]。在财政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
1 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近年来,财政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生活和拓展,正在由纯粹经济视角的财政朝着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方向进行演进[3],反映在财政学课程上就是理念越来越新颖,理论变得越来越抽象复杂。诸如公共产品理论、税收原则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在财政学理论中都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系统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这些理论讲活讲透,让学生易于理解,确实是一个难点。案例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这样就避免了对理论和概念的死记硬背,实现了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将财政学课本上字面的概念转化为画面式和声音式的结合,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身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度,平时看来晦涩难懂的理论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2 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一种按部就班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在多种教学方评价中,案例研究法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4]。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通过小组辩论与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在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财政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决定了财政学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些问题必须要在教学中进行反映,案例教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财政理论“是什么”的基础上,能够从财政的角度解释社会经济问题“为什么”出现,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借助案例教学的形式出现,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提高了认知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对课本中的理论与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 财政学案例库建设的原则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库的建设,优秀的案例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财政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案例是从国外的财政学教材中直接照搬而来,往往不符合我国财政管理和改革的实际。有些案例则陈旧老套,没有时代感也缺乏现实针对性。这些案例对我国财政学发展没有真正的应用价值,因此也不适应我国财政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当前财政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库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财政学案例库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好的财政学案例应具备目的性、时效性以及本土性的特点。首先,财政学案例要突出其目的性。应围绕财政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体现财政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三言两语,但要能较好地反映财政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财政学案例应体现出时效性。财政学是社会科学,财政理论和财政改革都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财政学案例的选择也要紧跟时代,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作为案例编写的素材,不能一个案例用几年而不更新。像财政学中的经典案例如“公共地悲剧”“灯塔理论”等,往往在其他经济类课程被反复提起,造成了课堂教学中趣味性不足,学习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最后,财政学案例还应体现出本土化。财政学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借鉴这些案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这些案例主要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国外的案例未必都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甚至有些案例完全不适合。因此,在应用这些案例之前最好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改进。
2 财政学案例库的主要内容
财政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二是财政收支活动;三是财政管理。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债原理、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内容。
案例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决定。财政学案例的设计应围绕上述内容,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是针对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案例,比如设计政府采购案例,让学生掌握政府采购的主体、方式、模式等问题;也可以把若干财政理论贯穿于一个案例之中。比如设计公共产品提供的案例,就可以涉及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以及财政分权等若干理论问题。
3 财政学案例的类型
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结合财政学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以下几种类型的教学案例,如图2所示。
一是概念运用型案例,注重的是学生对某个特定财政概念的认知和运用,目标是变概念的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比如对财政概念的理解,可以设计日常生活中的财政现象的案例,让学生对抽象的财政概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二是问题确认型案例,更多地关注对某个财政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强调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比如对于财政支出的问题,可以设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生财政问题。三是政策制定型案例,强调对于财税政策及其效果的理解与分析,目标是鼓励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应用。比如对于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解,可以借助美国开证奢侈品税的案例来讨论财税政策意图及实际执行效果偏差的问题。四是研究型案例,通过给出一个财政事件或者财政决策并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评估和判断。比如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可以借助社会关于“死亡税率”的讨论设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不同类型的案例和对案例的分组讨论,能够以生动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财政基本理论和财政政策问题,从而将案例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于财政学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目的。
四 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看,案例教学法只是作为零星点缀的方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讲授的一些实例也只是说明某一问题,还没有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手段自始至终地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为此,就需要科学制定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1 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财政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案例教学计划。教师要把提前设计好的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课前通过书面或邮件等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去查阅资料,对问题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是分析讨论阶段。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述或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呈现案例。案例分析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理论教学;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归纳出案例与财政学相关理论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和恰当地进行引导启发,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学生根据讨论对观点进行提炼,形成文字性材料。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某一判断或选择的理由。因为财政学很多问题涉及规范分析,如讨论是否应该提高税率涉及价值判断。
最后是总结与反馈阶段。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对案例隐含的各种理论进行总结,强化讨论的内容,对学生提出建议。当某个章节或者某一个问题系统地讲授完之后,授课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中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热点问题,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案例作为学生的课下任务。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和理解后,会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巩固了已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的问题与反馈也将促使教师加深对该问题的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与理解来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这将带来一个良性的循环。
2 考核与评价方式的制定
成绩评定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考核内容、形式、成绩评定等方面也应有所改进,突出平时考核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成绩构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小组案例讨论成绩,折算成总成绩的某一权重(比如40%)。该部分主要考察小组成员课堂参与及发言的积极性和效果。二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折算成总成绩的某一权重(比如60%)。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观点的创新性。两项成绩汇总就是总成绩,再折合成一定的权重计入平时成绩。
3 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有效教学方法。根据授课对象和时间安排以及课程建设的条件,恰当处理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借助导入案例来实现。同时,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讨论时,要想取得效果,前提是对理论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这就需要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来实现。此外,应区分授课对象,对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准备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压缩理论讲授时间,强化案例教学;对非财政学专业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配置案例教学时间[5]。总之,应使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 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一环,应熟练掌握各项案例教学技能,否則将使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遵循“从大学到大学”模式,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高校教师尽管理论知识扎实和学术能力强,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课堂教学时难以跳出课本援引更多实际案例,脱离不了“从本本到本本”的传统模式,知识与实践脱节,背离了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一)提高教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式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高度的提炼抽象能力。在海量的教学内容中选择恰当的案例,将案例与理论充分结合,提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群体讨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更深更广,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手段。
(二)提高教师案例编写水平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财政学的经典案例进行运用以外,还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对财税热点问题进行追踪,编写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接地气”的优秀案例。为提高教师的案例编制水平,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通过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案例编写提供思想源泉;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走进实践,到财税部门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与调研,从而对财税工作的实际运行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案例编写积累现实素材。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具备目的性、准确性、典型性、时效性以及本土性的特点的教学案例,不断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目标和特点,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带动财政学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交流,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最终将有助于实现基础厚实、知识宽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毅.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72-173.
[2]李兰.《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22):113-114+116.
[3]唐任伍,李楚翘.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J].经济学动态,2017(8):109-123.
[4]倪秋菊.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01):179-180.
[5]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討[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49-152.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