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德育创新路径探析

2020-11-23 01:54马迪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创新路径新时代

马迪

[摘 要] 新时代新使命,高校德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德育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寻求新路径,达到新境界。探索“怎样培养人”,做到育人思维创新、育人内容创新、育人环境创新,提升德育品质,培养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实现铸魂育人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德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55-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崭新方位。高校大学生德育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要顺应时代,强化创新意识,体现创新思维,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厘清德育创新路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高校德育创新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对高校德育提出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对高校德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德育创新一以贯之的重要遵循。

德育内容、模式、方法亟待创新。近年来,高校德育脱离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的现象越发明显。教育内容没有做到继承、发展和创新,依旧沿用理论堆积和传统说教,难以取得育人实效;教学模式依旧采取大水漫灌和集中宣讲,从课本到课堂两点一线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课堂教学,实行课本与课堂、教师与同学点对点灌输式的老方法,把学生和社会隔绝,难以打通成才最后“一公里”。

当代大学生自身状况需要德育创新。当今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主动担当的精神,加之家长和学校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智轻德,造成了孩子从小德育缺失;二是部分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人生价值扭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富足和精神享受,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部分大学生,人生“三观”错位,崇尚不劳而获,追求享乐。

二 德育创新的路径

1 育人思维创新

高校德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思维。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创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增添有益育人实践活动,用新思路引领德育。思维决定行动,一些惯性思维导致思想僵化、囿于创新。新时代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敢做人先,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方式方法上寻找新突破,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成才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都要勇敢地挑战,用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德育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创新思维,与新时代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频共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面向世界,善于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路径,让枯燥的德育课程有维度、深度、温度,真正活起来。

2 育人内容创新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为重点,以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综合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长期以来,高校德育教学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侧重“三观”教育和品德修养。教材内容陈旧枯燥,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状况,教学内容亟待创新。一是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新时代的中国要求德育内容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课题,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结合创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围绕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四个自信”,及时增添相呼应的内容。除了要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还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把热爱祖国、发愤图强、报效国家等新要求体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二是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政治渗透、思想观点、意识形态适时在发生碰撞和交流。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思想意识最容易受到利诱的阶段,没有一个正确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成败只在毫厘之间。因此,高校德育既要讲清理论观点,更要突出品德教育同为国育人育才有的放矢。聚焦社会热点,提出并回答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向学生传导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不回避,用强大的思想理论予以回击和正确引导,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扣好学生时代最后一粒“扣子”。三是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高校德育不仅要符合基本教育规律,还要特别重视教育最终效果。大学生要做到从“化”到“行”,入心入脑、真学真用,做到知行合一,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因此,学生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自身思想道德、行为操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修养,又要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知”善“行”,做新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其次是创新育人方式。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德育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文章,创新育人方式。一是灌输式与启发式相结合。德育是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综合体,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把“天边事”讲成“身边事”,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现在的大学生表达和沟通欲望强烈,对于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修为等问题,都需要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逐步教育启发和答疑解惑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结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判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激发和引导,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院开展的“学生讲思政”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创新德育教学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得到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二是以人为本。德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思想多元化的新时代,高校德育方式创新更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从大水漫灌过渡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的精准滴灌,更好地调动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和主张的积极性;倡导平等沟通、开放包容的育人理念。确立学生受教主体地位,摒弃教师长官、家长作风,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形成不同专业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成长氛围,培养学生用不同视角看待事物和用不同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情入理、成风化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今天的大学生,具有多变性、适应性,善于求新求变,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切身需要和情感心理变化,把铸魂育人的共性要求融入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既有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还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能力。三是实现“三全”育人。高校德育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打造课堂、课外全覆盖的德育氛围,培植育人的良好生态和机制,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大学德育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属,应该是全学科协同教育的过程。将思想品德修为塑造和知识价值引领全面融入教学,形成全员全方位开展德育,共画德育同心圆。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内在德育教育资源,做到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实行课程德育,让各学科类所有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形成各类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相互配合、协同共进的格局。加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德育认知程度,提高专业课教师与德育教师协同育人主动性,推动思政专业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提升,实现专业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價值选择,实现育人育才共赢。

最后是创新德育方法。新时代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德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和人格至臻完善,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一是“请进来”。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加入高校思政教学队伍,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领域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请进课堂,形成全员育人的新格局。这些请进来的教师,讲授交流的内容“接地气”,真实感人,入情入理,激发了学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意愿,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德育氛围,打牢思想基础,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模范人物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请“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吉林好人”现身课堂,现场教学,他们是社会道德风尚的旗帜,引领大学生对道德模范的向往和高尚情操的追求。我院把马旭、郑德荣、王红伟、艾丽娜请到课堂,通过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在对标榜样中找到了自信和方向;挖掘一些學生身边的、鲜活的、触手可及的模范师生,并善于运用这些实例增强激励的功能,让学生找到学习成长的参照物。这样的活动,从学生中来,又影响、激励着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二是“走出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通,推动社会大课堂带动德育小课堂提质增效。创新德育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优势,创新育人场景,向新时代大学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貌,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德为才之帅,要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德育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到所在区域时代楷模工作地现场教学。我院多次组织学生到黄大年生前工作的吉林大学地质学院参观学习,同学们均表示将以黄大年为榜样,用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责任,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践行知行合一。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变“要求”为“追求”,积小善成大善,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激励人、塑造人的特殊教育功效,使之成为高校德育第二课堂。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倡导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争做志愿先锋,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时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生活。到福利院、孤儿院等公益场所当义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主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德育创新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互联网在其中的突出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实现一张网、全覆盖。建设高校德育网络教学平台,形成实践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平台把握“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精准对接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需求和行为规律,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德育的深度融合,打造网上自主学习、信息传递、教学管理、在线交流讨论等集成式德育教学辅助系统。依托网络,随时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适时掌握学生动态和诉求,更好地做到精准施教。开辟“第三空间”,实现从“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到“键对键”的价值引领。创新网络文化,增强服务性和亲和力,使其形式和内容更加“接地气”,提高关注度和点击率。以社会一个时期或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抓手,开展在线交流,一些专业性问题邀请有关专家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对评选出和日常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辟校园网络社区,将学习、教育、服务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增强对师生的吸引力,调动师生参与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育人环境创新

新时代新使命,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凝聚育人合力,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打造育人新环境,实现育人新飞跃。

首先是学校党委突出抓德育。党委要把德育建设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在治理模式上,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德育机制;在教学管理上,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德育的主阵地重点建设,配齐配强德育师资队伍;党委书记、校长要身体力行,抓德育,讲德育,助推德育成为真正铸魂育人的“金课”。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部门配合、广大师生参与的德育建设新格局。

其次是创新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润物无声的有效载体。利用教学楼、休闲空间、学生公寓等公共空间,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因素,以图文结合、漫画、网络用语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和校园形象,把大道理融入点滴生活,让学生对主流思想有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在校园举办大学生青春歌会和拉歌活动,唱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家奋斗的壮志;把爱国主义作为主题教育的鲜明底色,展示英雄人物图谱,从榜样事例中汲取营养,让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并转化为学习强国、教育报国的实际行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布展思想道德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设置格言、警句宣传牌,展现靓丽多彩的高校文化特质,给予学生以价值引领和智慧启迪。

最后是创新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由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德育教学一刀切的评价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把德育建设考评纳入党建述职述评,制定责任清单,推动德育创新发展走深走实;改变过去大部分高校实行的“一表多课”“一表多评”的现象,把评价的权力交给课堂学生和听课教师,实行“学生评”“教师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老师和学生,要“优秀率”,更要“知行率”;拓宽评价渠道,提高第三方评价比重。制定毕业学生跟踪随访制度,在学校官网设置就业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专栏,把评价的权力交给社会,实行“社会评”,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健国.大学德育新视野[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苗良.高校德育困境分析[J].教书育人,2011(15).

[3]陈杰,冯海成,郑健锋.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与大学生德育[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

[4]赵华珍.关于大学生德育教育困境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创新路径新时代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