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胸外科最常见的疾病[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部肿瘤已成为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2]。但是手术创伤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术前患者会因为担心手术的成败而过度的焦虑、抑郁,可提高术中风险的发生率,术后疼痛、不适等限制患者的活动,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3]。因此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有必要对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品质链式综合品质服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型服务模式[4],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化训练,提高服务品质,可称为科室的品牌效应,塑造医院良好的医护形象,提高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本项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术后采用品质链护理对康复、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肺部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符合肺癌者;②符合胸腔镜手术指征者;③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肺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精神异常或其他原因无法正常交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为(62.53±9.32)岁;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术13例,肺叶切除术42例,肺腺癌34例,鳞状细胞癌17例,类癌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63.41±8.19)岁;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术12例,肺叶切除术43例,肺腺癌32例,鳞状细胞癌15例,类癌8例。两组性别、年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入院初进行全面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常规术前准备,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避免方式,术前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后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常规镇痛每日1次,如疼痛程度≥3分,则按需遵医嘱镇痛,对于吸烟患者术后雾化吸入,帮助排痰[5]。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品质链模式,具体如下:①镇痛连轴:多模式镇痛及提前镇痛是目前镇痛的主要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计划掌握疼痛评估的最佳时机,告知患者镇痛的主要措施,包括药物种类、给药方式、用药剂量,急性疼痛时进行疼痛评分,镇痛后半小时及4 h再次进行评估,了解镇痛效果。一般情况下患者麻醉清醒后1~2 d内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如患者出现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时应不安比镇痛泵,另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追加镇痛,术后1~3 d常规定时给药镇痛,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及规律提前给予镇痛药物,轻度及中度疼痛分别给予双氯芬酸钠栓25 mg、50 mg,疼痛剧烈者静脉给阿片类药物,如镇痛效果不理想肌内注射曲马多0.1 g,3 d后患者疼痛程度逐渐减轻,但仍需对患者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进行疼痛评估,并于疼痛前30 min给药预防患者出现剧烈疼痛。②呼吸连轴:术前规范化呼吸功能训练,护理人员通过视频、画册等方式向患者间接呼吸训练动作要领,同时告知患者呼吸训练可提高肺部的顺应性,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呼吸训练的依从性,随后可组织术前及术后恢复阶段患者集体行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另外量化呼吸肌群训练效果,根据相关数值个性化指导患者增加或减少训练强度。③营养连轴: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即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建立营养档案,并与临床医师、营养师协作为患者制订营养计划,同时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评估,保证营养均衡,减少营养不良及营养过盛的发生,通过患者自诉、肠鸣音听诊评价肠内营养输入量与速度,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妥善固定营养管路,避免滑脱或非计划拔管,我科采用鼻、面、耳、肩四点法固定鼻饲管,显著提高了鼻饲管的安全系数。④关爱连轴:注重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护士对品质链的认知有利于护理品质链实施,患者携带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另外身处医院这一较为陌生的环境,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再加上手术创伤及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的恐惧感,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都可导致心理状态出现负面改变,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其交流,言语轻柔、易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发动家属一同进行心理护理,家庭是患者坚实的后盾,家人的关怀和支持可消除孤独与无助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比较术后1、3、7 d疼痛程度,分值0~10分,疼痛程度与分值呈正比。术后不良事件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深静脉血栓等。护理质量包括营养护理、气道护理、静脉治疗、疼痛护理、护理安全等方面[6]。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入院介绍、及时巡视、技术水平、获得性帮助、服务态度、健康指导、出院指导等,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采用百分制调查,分值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各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3例,深静脉血栓1例,总发生率为12.7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95,P=0.032)。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分,±s)
2.5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时间分别为(27.43±5.31)h、(47.39±6.20)h,显著低于对照组(39.64±5.73)h、(71.58±9.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37、14.269,P值分别为0.000、0.000)。
胸外科手术操作复杂,胸腔镜技术显著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但由于用时较长,患者长时间插管麻醉,气道分泌物增多,如进入胸腔可导致术后胸腔积液、肺不张,另外术后疼痛可限制患者呼吸、咳嗽幅度,不利于排痰而堵塞气道,这也是造成肺不张的主要原因之一[7]。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不适与症状相对滞后,不能预见性进行提前干预。本项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品质链护理模式,使多项护理模式与专科创新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了专业、规范、全程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这是由于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多种模式镇痛,疼痛教育可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主动表述疼痛程度而不隐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活动前疼痛评估,在定时给药的基础上根据评分再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8]。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可尽早床上、下床活动,有利于呼吸功能、肠道功能早期恢复,从而加快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工作水平的量化标准,品质链护理将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护理路径、综合健康教育等多项护理因素综合,各因素之间相互协同,相对单一护理元素发挥更好的照护效果[9]。护理品质链模式还引进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操作方式,根据胸外科肺癌治疗而设立特色护理项目,在本项研究中观察组多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品质链护理模式可根据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全程高品质的照护,护理人员提前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与患者主动交流,发动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来,及时调整护理模式,增减护理项目,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需求[10-11],提高了患者住院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因此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护理品质链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