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高危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3 11:4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阿替普右心室尿激酶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高危肺栓塞属于一种肺循环障碍综合征,其主要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肺动脉堵塞而导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并伴有胸部摩擦音与湿啰音[1]。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一旦确诊需积极展开治疗。对于该类疾病,现阶段临床上常应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而选取最有效的药物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中将我院98例高危肺栓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采取尿激酶与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旨在对比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所收治的98例高危肺栓塞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7~81岁,平均(54.23±9.87)岁;病程4~12 d,平均(6.87±3.59)d;其中有13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9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恶性肿瘤。研究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39~82岁,平均(54.61±8.76)岁;病程5~14 d,平均(6.91±3.64)d;其中有12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11例下肢静脉血栓,12例恶性肿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咯血、气促、晕厥、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②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存在低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③为急性高危肺栓塞,即存在低血压、休克现象,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 mm Hg;④经计算机断层摄影肺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确诊为肺栓塞病症;⑤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右心功能不齐全、肺动脉高压;⑥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且知情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血运障碍者与造血功能障碍者;③有精神疾病史者;④有溶栓禁忌证者;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⑥危重性高血压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大便通畅,予以患者呼吸、镇痛、循环支持、镇静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90)进行治疗,用法及用量:将20000 IU/kg尿激酶融入到50 mL生理盐水中,应用微量泵实施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2 h内;研究组予以阿替普酶(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册证号S20160055)进行治疗,用法及用量:在50 mL注射水中加入50 mg阿替普酶,采用微量泵进行静脉滴注,时间保持在2 h内。待完成溶栓后,每隔4 h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当其恢复到参考值的2.0~2.5倍时,予以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剂量控制在0.4~0.8 mL,每12 h注射1次,连续治疗7 d;连续抗凝治疗3 d后,采用华法林钠(河南省国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692)进行共同治疗,每次3 mg,每日1次;当凝血酶原时间连续2 d达到正常值的1.5~2.5倍时,即可停用低分子肝素。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依据溶栓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来判断本次治疗效果,具体标准如下: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CTPA检查结果显示缺损肺断已全部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CTPA检查结果显示缺损肺断减少7~9个;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CTPA检查结果显示缺损肺断减少1~6个;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缺损肺断数目未减少。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左右径。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镜下血尿、呕血、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并计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左右径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左右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镜下血尿、1例呕血、2例鼻黏膜出血、4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鼻黏膜出血、1例牙龈出血,未出现呕血与镜下血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25<0.05)。

3 讨 论

急性肺栓塞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肺动脉堵塞,致使肺循环阻力随之上升,从而产生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大,进而导致右心室功能损伤[3-4]。同时,由于回心血量的减少、心排血量的降低,导致休克、低血压现象出现。因血流、通气比例失调、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右向左分流等众多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5-6]。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病情发作较为凶猛,临床上主要通过CTPA来确诊该类疾病[7]。为有效减少该病患者的死亡,对于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需及时展开CTPA筛查,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开展溶栓治疗,促使肺动脉压力减轻,维持血流、通气比例平衡,改善右心室功能与体循环功能,从而降低该病的致死率[8]。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来治疗该类疾病。尿激酶自人体新鲜尿液内提取获得,可对纤维蛋白酶发挥激活作用,为一代溶栓药物,其能促进纤溶酶原的裂解与转化,降解凝血因子Ⅴ、Ⅷ及纤维蛋白原,对患者发挥治疗效果[9]。阿替普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属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药,给药之后能够迅速发挥作用,半衰期较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不会造成抗原性影响,是二代溶栓药物,其可促使赖氨酸残基和纤维蛋白结合,促进纤溶酶的形成,所达到的溶栓效果比尿激酶更加显著[10]。本研究中,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阿替普酶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的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了阿替普酶治疗高危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价值;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左右径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左右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尿激酶治疗方式相比,阿替普酶治疗方式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用药时,不仅需要关注药物疗效,还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本研究经分析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从该项对比结果来看,相比尿激素治疗方式,阿替普酶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总之,通过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高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阿替普酶治疗方式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阿替普右心室尿激酶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