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食管癌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道肿瘤疾病,现如今临床通常选择采用放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局部会存在复发的状况,所以针对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一般建议为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1]。但从实际角度而言,很多患者因为不愿或者身体等多种原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无法选择手术方案治疗。那么对于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且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再程治疗时仍选择再程放疗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对于此类患者的最佳再程放疗方案,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为40例。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5.61±13.41)岁;B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8.71±13.62)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文所有患者年龄均>18周岁,且≤80周岁;②所有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评分均≥2分;③均存在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④均接受食管癌局部放疗治疗;⑤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食管部肿块进行测量和评估;⑥所有患者的食管癌分级为Ⅱb~Ⅳa期;⑦所有患者卡氏评分均>70分;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内容知情。
1.2.2 排除标准 在放疗期间或放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鼻腔冲洗;存在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在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患者;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存在出血倾向并接受抗凝和止血药物治疗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对本文所选择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同期选择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合并其他消化道病症的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而无法完成本调查的患者;不配合本次研究调查的患者。
1.3 方法
1.3.1 A组 患者选择常规再程放疗方案,对于患者复发病灶选择6 MV-X射线进行实体体外照射,并且前野宽度设置为6 cm,后野宽度设置为5 cm,设置“野”长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比病灶的范围上端和下端多出约1 cm,每次照射剂量控制为1.8~2.0 Gy,每周对患者进行5次治疗。当患者的照射剂量达到40 Gy时,需要为患者进行病灶的观察,以便于酌情地增减相关照射量。置入铯-137源,为患者将照射剂量调整为每次6.25 Gy,每周为患者进行1次治疗,连续对患者进行3次治疗。对患者的照射总剂量控制为18.75 Gy。
1.3.2 B组 患者选择三维适形放疗方案进行再程放疗治疗,为患者选择仰卧位,并采用热塑体膜加以固定,标记患者肿瘤的具体位置。之后采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相关增强扫描,设置扫描层厚为3 mm,将图案上传到中心操作系统,通过各个科室的医师进行会诊,勾画靶区域肿瘤的具体体积,在勾画区域的基础之上,需要在具体体积基础之上向外扩展0.5~1.5 cm,并再次对患者靶区域进行计算,明确患者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根据计划靶区域确定处方剂量,平均剂量设置为55 Gy,每次的剂量为1.8~2.0 Gy,每周对患者进行5次治疗。对于计划靶区域均线控制为95%左右,通过平面二维和体积直方图进行观察,适当对照射剂量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评价本文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调查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病灶消失,管腔恢复正常,未出现新的病灶,说明完全缓解;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病灶基本上消失或大部分消失,管腔存在轻度狭窄,但管壁相对较为柔软光滑,则说明部分缓解;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病灶减少≤25%,管腔狭窄严重,说明病情稳定;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病灶范围出现扩大,管腔狭窄程度存在严重增加,出现尖刺和穿孔等状况,说明病情进展[2]。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对本文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进展7例,B组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2例、病情稳定6例、病情进展2例。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524,P=0.0348<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415,P=0.0308<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食管癌在临床上是十分严重的一种病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研究[3]认为该病的严重程度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5位,因此临床应该对这种病症予以重视。据报道[4],在我国,食管癌是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大病症,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治疗方案仍然是对食管癌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但是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仅只有19%。食管癌的发病相对隐秘,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治疗过程面临较多的危险性。针对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开始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案,能够替代传统的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模式,但是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病国家,患者在发病以后会存在明显的胸骨后疼痛,而且存在有进行性的吞咽困难,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现如今临床对食管癌的治疗一般选择的措施是放疗方案,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出现病情复发,这样就会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表明,针对复发性食管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但是因为患者身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导致患者不能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那么对患者进行再程放疗就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患者进行再程放疗的过程中,对于再程放疗方案的选择多有不同,不同文献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主要比较了常规的再程放疗方案和三维适形放疗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文的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说明了三维适形放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对食管下段腺癌患者以及食管胃结合部位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有研究[5]认为围手术期化疗或辅助化疗方案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而且相关研究机构[6]也认为,围手术期化疗方案是对腺癌进行治疗的有效治疗标准。对于食管鳞癌患者选择采用辅助化疗方案的研究结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7]选择24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调查,并且将患者分为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进行干预。辅助化疗方案是对患者实施2个周期的顺铂/5-FU,经过治疗以后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52%,P值=0.13,差异没有显著的特点。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和38%,P值为0.041,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辅助化疗效果明显,其能够改善患者淋巴结转移亚组的复发风险,这可能是因为化疗方案能够控制淋巴结以及微灶转移。还有临床一些小型的研究[8]也得出了和上述研究相类似的结果,但是因为入组的人数较少,研究和设计缺乏谨慎性而未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进行证实。也存在有单个的研究报道[9]表明辅助化疗能够使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我国的一项研究[10]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放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43.5%,辅助化疗放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2.3%,单纯手术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3.8%。所以对于食管癌患者,辅助化疗已被证实能够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对于食管鳞癌患者,从目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辅助化疗能够有效延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还需要进一步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但上述资料都为本文的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论据。
三维适形放疗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肿瘤组织接受到较高和充足的照射剂量,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影像学技术提升对病灶区域的确定,以便于实施更加准确的计量。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正常组织部位受到照射的可能性,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保护。因此本文结果也得出,B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能够证实三维适形放疗方案能够有效地对微小转移病灶发挥杀灭作用,其能够对亚致死性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细胞修复产生抑制,这样就能够抑制小肿瘤的复发,起到了对复发肿瘤治疗的效果。虽然再程放疗对复发性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为现今还没有统一的肿瘤靶区最佳剂量,加之本研究的病例数有限,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所以具体的研究状况还需要更多的文献加以支持。但是通过本文调查能够说明,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复发病情治疗时通过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方案进行再程放疗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根治性放疗治疗以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在进行再程放疗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