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抚顺 113006)
前哨淋巴结属于原发性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区域淋巴结,能够有效反馈出淋巴引流区域整体的受累情况,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就出现于西方的医学研究当中[1]。一旦前哨淋巴结转移成阴性,就可以断定并没有其他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转移情况。现阶段用于检测前哨淋巴结的相关技术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对于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外阴癌等疾病的应用最为广泛。采用前哨淋巴结检测方式能够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淋巴结清扫术导致的并发症,进而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2]。对于妇科肿瘤疾病特别是宫颈癌而言,前哨淋巴结识别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分析亚甲蓝、纳米炭注射识别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经初步检查诊断病理为宫颈癌的患者;②术前检查符合宫颈癌临床诊断中Ⅰ、Ⅱ期的患者;③采取手术治疗尚未进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排除具有盆腔手术史以及其他恶性肿瘤史患者。按照研究标准选择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患者。对照组(亚甲蓝宫颈注射识别)患者的年龄在32~55岁,平均年龄为(44.3±8.2)岁;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27例、腺癌9例、腺鳞癌4例;病理等级情况为G1级23例、G2级14例、G3级3例。观察组(纳米炭宫颈注射识别)患者的年龄在30~54岁,平均年龄为(46.3±7.3)岁;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24例、腺癌13例、腺鳞癌3例;病理等级情况为G1级25例、G2级13例、G3级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足可比条件。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者均出于自愿且享有其合法权益。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观察组患者采用纳米炭宫颈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亚甲蓝宫颈注射,两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手术,在手术阶段将识别的前哨淋巴结切除,对照组患者中染蓝的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观察组患者中染黑的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均采取切除处理。手术阶段采取广泛切除全子宫及淋巴结清除手术,并且在腹主动脉部位进行淋巴结抽样,手术阶段均采用快速冰冻切片以及组织免疫处理对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查结果以及不同淋巴结的病理检测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进行识别,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患者数量/患者总数×100.00%;前哨淋巴结的双侧检出率=盆腔两侧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患者数量/患者总数×100.00%;检出的准确率=前哨淋巴结病理结果与盆腔以及腹主动脉部位的淋巴结病理检验结果一致的患者数量/具有前哨淋巴结患者的总数×100.00%;阴性预测值=盆腔以及腹主动脉部位淋巴结病例结果表明没有出现转移的患者数量/前哨淋巴结没有出现转移情况的患者总数×100.00%;敏感度=前哨淋巴结出现转移情况的患者数量/盆腔以及腹主动脉部位淋巴结病理检验结果出现转移情况的患者数量×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计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数量以及识别情况 就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情况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当中,检出率不同,即观察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7.50%,35例检出患者;对照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0.00%,32例检出患者,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前哨淋巴结双侧检出率分析,观察组有25例双侧检出,占比62.50%;对照组有24例双侧检出,占比为60.00%,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分析 67例检出患者分别采用亚甲蓝、纳米炭注射示踪方法识别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6例出现转移,其中两组均为3例,对照组未转移患者为29例,观察组未转移患者32例。两组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相比较,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识别对比情况
表2 67例识别前哨淋巴结患者的两种识别方式有效性对比情况
2.3 前哨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髂外淋巴结部位(115个,39.52%)、闭孔淋巴结部位(106个,36.43%)、髂内淋巴结(34个,11.68%)、髂总淋巴结(23个,7.90%)、腹主动脉部位淋巴结(9个,3.09%)、骶前淋巴结(3个,1.03%)、腹股沟深淋巴结(1个,0.34%)。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病情况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均没有出现手术创口感染、出血等情况,另外也未出现积液、乳糜以及注射剂导致的过敏情况。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当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疾病,临床对于早期的宫颈癌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现阶段标准的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是采用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3]。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宫颈癌早期时,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不足30%,另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之后患者的血管神经情况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淋巴出现囊肿并且伴随下肢水肿以及感染,而且将健康的淋巴结切除,会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4]。寻找合理的方式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精准的判断,并且以此为标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切除患者肿瘤以及转移的淋巴结,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并且对未出现转移情况的淋巴结进行保护,确保患者的免疫系统不受到影响,这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20世纪,西方学者在研究中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方式对宫颈癌早期患者进行了肿瘤转移的检查,在这之后,采用前哨淋巴结识别活检方式对宫颈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诊断肿瘤是否出现转移情况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5]。如今,随着医疗技术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前哨淋巴结识别活检方式用于治疗宫颈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6]。但是因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相关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针对当前的相关临床研究而言并不具备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条件。当前,前哨淋巴结活检方式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才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出前哨淋巴结以及相对普及的前哨,在配合淋巴结示踪剂的情况下;淋巴结示踪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蓝染、核素探测以及荧光探测,蓝染的手段在使用的条件上相对简便,因此在临床上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但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稳定性相对不足[7]。核素以及荧光探测的方式在使用条件上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只能够在相对发达的医院进行使用。所以,为临床找寻相对可靠的示踪剂将前哨淋巴结的识别率进行有效的提升,是目前将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方式进行推广的有力保障[8]。纳米炭示踪剂是根据活性炭微粒研制出的纳米级的炭混悬液,纳米炭的颗粒相对较小,并且弥散效率较高,显色方面相对清晰并且持久,十分适合作为淋巴靶向示踪剂。现阶段,其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活检过程中应用相对广泛,但是针对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方式当中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缺少一定的临床数据支持[9]。亚甲蓝是一种解毒试剂,也是第一代生物染料法当中的典型示踪剂,其相关研究相对丰富[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前哨淋巴结的双侧检出率、检出的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以及敏感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就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情况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当中,检出率不同,即观察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7.50%,35例检出患者;对照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0.00%,32例检出患者,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前哨淋巴结双侧检出率分析,观察组有25例双侧检出,占比62.50%;对照组有24例双侧检出,占比为60.00%,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分布最多的部位是髂外淋巴结,其次为闭孔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最少;并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亚甲蓝、纳米炭宫颈注射用于识别宫颈癌盆腔前哨淋巴结均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是针对初始手术患者来说,纳米炭的方便性以及稳定性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