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星
近年来,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生对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紧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相互矛盾而产生的不舒适的感觉、不愉快的情绪[2]。夏桦等[3]研究表明,本科护生通常会有认知失调的经历,可使护生产生心理压力,并影响其专业思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本科护生的专业认知进行了相关的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而甚少有认知失调对本科护生影响的研究。因此,探讨认知失调对本科护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为护理教育者及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专业认知失调对护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名我校护理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国家统招全日制护理本科生;②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③有较高主动性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受访者转录内容中有50%以上偏离主题。样本量的大小依据数据饱和的原则[4]确定,即访谈至16名护生时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受访者用编号A~P表示,其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 (n=16)
1.2.1 访谈提纲
研究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访谈提纲,请相关专家进行审定并调整,然后对5名护生进行预访谈,再次修改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如下:①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否达到了预期;②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及学习护理专业的感受?③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及其原因;④现实与理想中的护理工作有何差距?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访谈前取得受访者的同意和配合后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访谈选择在安静、方便、不被打扰的地方(如学校的图书馆、教室、实训室等),若不接受录音则笔录。研究者以访谈提纲为参考,根据沟通的具体情况灵活提出问题,引导受访者自由表达想法和感受,并对其适当追问或者澄清,详细记录受访者的表情、动作、情绪变化等非语言行为,平均每例受访者的访谈时间控制在30~60 min。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5]:①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②析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完整、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主题概念;⑦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相对于普通专业,护生承担着更为繁重的课程和实践任务,经历着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困境,同时职业的神圣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对学习护理专业感到很有压力或者比较有压力。护生I:“护理专业课程量大、要掌握的东西很多,学习其他专业可能更有价值,我心里有很大压力(皱眉)。”护生B:“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没办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知识与能力转化之间存在‘鸿沟’,我很担忧自己没能力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焦急)。”护生F:“我一直认为将来能以‘白衣天使’形象从事护理工作,但在学习和见习过程中我对此大失所望”。
不是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及不确定未来是否愿意从事护理专业的护生,因缺乏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处于纠结状态,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在经历了本科学习时期的大部分阶段或见习,对护理专业很难产生兴趣。护生A:“护理不是我自愿选择的专业,所学的知识我也不感兴趣,很难有动力去学好这个专业(无奈)。”护生O、护生E及护生N:“老师都习惯于满堂灌地讲解知识,我不确定是否从事护理专业,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对我来说无所谓。”护生D:“我国很多医院没有分层管理人才,临床上各学历层次的护士都从事一样的工作,本科生的学历优势体现不出来,能力得不到发挥,我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苦笑)”。
本科护生接受护理专业的主要是因为其好就业、工作稳定、丰厚的收入等,但也相应承受着来自专业地位、工作环境、职业性质等多方面的压力,影响其专业思想的形成和完善。护生M、护生L:“学校和临床老师对我们护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态度就明显不同,心里总觉得不公平,每次别人问起我的专业,我都不愿提起自己是护理专业(气愤)。”护生H:“病人对医生都很尊重,感激的也是医生,遇到一些问题只会对我们发火!我们所做的工作就这么微不足道吗(激动)。”护生C、护生K:“每次上完夜班感觉自己就解脱了,科里大大小小的开会、培训、考试……好多新闻报道护士过度劳累猝死的、被传染的、被家属打的,我们这么辛苦到底值不值得!(哽咽)”护生P:“护士好找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也高,但在医院仍处于从属地位,而且调班或请假很难,空余时间少,没办法好好陪家人,所以我很难欣然接受这个专业”。
很多护生已经接受了护理专业,但因社会现实和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等问题导致他们不情愿长久从事这份工作。护生J:“刚毕业,我依然会从事护理,但考虑这行业的诸多问题,若干年后我可能会改行从事别的职业。”护生B:“在校学习3年,实习1年,我再去从事另一个专业的话,会很可惜,但想到这行的苦与累,我又不知道自己能够坚持多久(低头)。”护生G:“护士地位低下、工作负荷重、职业风险高,我想放弃但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只能先接受吧(叹气)”。
填志愿至入学1年内,本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较为表浅,容易产生迷茫、失落情绪,但又无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专业课程学习期,大多数护生肯定护理专业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兴趣,专业热情度不高;实习开始前期和见习期,护生对护理专业既憧憬又胆怯。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愿从事此行业,但又难以放弃,选择被迫接受[6]。本次访谈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如果能正确调控专业认知失调,不仅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并稳定护生专业思想,而且也能够为他们将来自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专业认知失调对护生的影响。
3.2.1 提高护生心理调适能力
通过访谈可知本科护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9]。因此,在专业认知方面,教师要多与护生交流,及时疏导护生心理压力。护理院校增加护生见习时间与机会,组织早期护理见习和实习前操作技能培训,及时更新授课方式及内容,促进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衔接,减少护生实践学习的不适应。本科护生应建立客观的专业期望值,提高对情绪的自控能力,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外界的压力,努力寻找解决途径,帮助自己更为积极地看待与接受现状,减少心理压力的影响。
3.2.2 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提高护生的专业认知水平,激发护生的内源性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其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行为[10-11]。从访谈中可知本科护生并不喜欢也不了解护理专业。因此,要将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始终贯穿于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动员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提高护生的专业素质,向护生真实、客观地讲述中国护理面临的挑战、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护理事业发展的热点方向,加深护生对于护理专业领域的理解。医院也要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制度。
3.2.3 提升护理专业价值
护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环境的复杂化可影响其专业思想的稳定性[12-13]。本次访谈结果显示,公众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片面,较为表浅。护生自身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动员与支持是体现护理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科护生也应努力学好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工匠精神”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14]。学校应积极组织护理职业社会宣传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促使护生端正专业态度,提高民众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同时,媒体及医院应以信息化为导向,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微电影等加强对护理专业宣传,以此增进公众了解这一群体,减少舆论偏见。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建设护理队伍,提升护士薪资福利,改善护士工作环境,促进护理专业得到真正的发展,彰显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3.2.4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本次访谈发现,本科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几乎未对其职业有足够理性的认知,大多是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护生应将个体自我概念与专业自我概念良好结合,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承担的角色及履行的职责。各院校可以邀请护理领域的杰出人才,进行职业规划专题讲座;设立护理专业的公众平台,宣传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开展“身边的南丁格尔”等活动,让护生学习现代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提高责任感,坚定护理事业的信心。社会各界应关心护生群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开展实用性的就业指导,帮助护生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
通过对本科护生的深入访谈,了解到专业认知失调对其心理健康、学习兴趣、专业思想、职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因此,护理教育者及各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改善护生的认知失调,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专业知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消除认知失调对本科护生的影响,提高本科护生对专业认知失调的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