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庆华 梁文书 田翠华 王凡
具备创新创业知识的人才是新时代引领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各行各业中急需的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文件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发了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浪潮。教育部在2016年专门发文,要求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实施学分管理。
惠州学院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要求,已面向所有大二年级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创业基础”课程,目标是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思维,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激发他们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1]。
“创业基础”课程兼具理论性和政策性,且对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需做到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创新意识不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急需更新等问题,导致课程目标难以实现。以惠州学院为例,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程,面向所有的大二学生进行统一教学,教学内容均为统一形式,缺乏针对性。理论教学多采用“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未能激发学习兴趣。虽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结合度不高,没有结合学校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未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实践教学大多依托创新创业赛事开展,未结合专业特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创业基础”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够,这些均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为参观学习,学生无法获得亲身体验,未能对实践教学的创新和创业实践环节进行有效设计[2]。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引进了专职工作人员,但没有创业课程专职教师,授课时多为辅导员和相关行政人员,师资队伍较缺乏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也较欠缺。校内教师理论知识较丰富,实践经验有限,无法给学生带来针对性的指导[3]。另外,学校虽聘请了90名校内外专家、企业家和创业人士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但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没有给学生带来有效的指导。
开展嵌入式教学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将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新创业竞赛等融入教学过程,课程通过讲述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创业计划的撰写、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必要性,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设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介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申报技巧、创新创业类竞赛(包含“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参赛指南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储备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在课程内容上力求做到用最新的理论政策及创业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最新的创新创业理论与政策,介绍国家、省市最新的创新创业法律与法规,帮助学生做好创业的知识储备[4]。课堂内分析讨论师生共创的优秀项目、优秀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共同探讨大学生创业项目生存及发展问题。
受限于课堂授课的性质和条件,学生较难获得创业的实战经验。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能力培养型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来源的主要阵地。
因此,对日常教学的形式进行探索,尝试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内讨论和课后作业以小组形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结合头脑风暴、现场问答、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小组化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习小组可视为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发现身边可能的创新点,提出一个或几个创业项目,撰写项目计划书,其中创业项目计划书的撰写在课程考核中占比20%,属于重点考核部分。在创业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开展相关调研,撰写项目计划书,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收集对项目有益的创业资源,通过设计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运用相关知识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等,从而模拟完整创业过程,发挥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将创业基础课程课堂讲授内容与实践实训有机结合。项目化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适应社会和职场打下一定的基础[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规模和专业水平,充分保证课堂质量。“创业基础”课程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不断调整与更新教师团队成员,为学生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相关性的教师,大大提升创业指导的专业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创业基础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践中,有助于教学成果的转化。一方面,在用好用活现有专职师资队伍的前提下,积极招募专业课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加大授课师资队伍规模。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包括校内外培训,从而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教师能够掌握先进的创新创业辅导理论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格[6]。
培养创新驱动型创业人才是创业教育的重点目标,作为创业教育主阵地的“创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创业基础课程教什么、如何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惠州学院创业基础课程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师资团队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创业基础”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