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的站台 伤感的动车

2020-11-23 10:19法人姚瑶
法人 2020年2期
关键词:北京站乘务员动车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2月1日,冷风刺骨,我戴着医用外科口罩,拎着小小的行李箱,踏上了从黑龙江开往北京的列车。那天,站台上、车站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戴上了口罩。疫情笼罩下,这个冬天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从黑龙江佳木斯直达北京的动车只有一趟,与往年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情况不同,此次仅在出发前夜,就轻而易举买到了一张靠窗的车票。

喧闹的车站、嬉笑的人群、挥手告别的亲人,依依不舍的眼神……印象中那些“理所应当”出现的场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消失不见了。

我从未见过如此冷清的车站,从未乘坐过如此伤感的火车。

车厢里乘客并不多,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部分乘客落座后,将随身携带的背包放在座椅前边的小桌板上,拿起手机,塞上耳机,长达10个小时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没有小孩子的哭声,没有手机外放的音乐,没有推着小车卖饮料零食的乘务员。车厢过道上,除了收垃圾的工作人员外,仅有分发“乘客信息单”的乘务员来回走着。乘客们低头不语,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为了避免被病毒感染,车上所有人都戴着口罩,有的年轻人甚至戴了好几层,尽可能把自己捂严。不难看出,在各城市大力宣传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有较高的防控意识。

然而在这种高防控意识下,在车上吃饭,却变成了一个难题。

吃饭就意味着要摘掉口罩,而火车上人员密集,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乘客们如何用餐呢?

记者观察到,大部分乘客的午餐选择了面包、牛奶、八宝粥等简单便捷的食品,在座位上即可快速完成进餐。而在非午餐时间,大部分乘客都尽量避免进食及饮水,毕竟在疫情严峻之时,多数人都想减少与公用设施接触,这也侧面证明了,为何平时经常需要排队的卫生间,在此时也是“人气”急剧下降。

10个小时后,我拖着行李下了火车,与身边的乘客们一样,安静地向出站口方向疾步走去。往年春节后的北京站,人山人海,接站的人群将出站口紧紧围住,然而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北京站人流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出站口正对面,便是乘坐出租车的通道,出于防控安全考虑,相比于人员密集的地铁,我选择了这种接触人员较少的方式返回住处。由于等候乘坐出租车的乘客较多,记者排了近30分钟的队,才成功坐上了回家的车。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尽量延后复工时间及开学时间,而在此时选择踏上火车的年轻人,一定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发生了太多震撼与感动,而这些故事的主角,大多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相信这场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战病毒,共风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猜你喜欢
北京站乘务员动车
大韩航空取消“空姐”称呼
北京站的钟声
北京站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研究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保重
光影视界
我是人
飞机的型号
乐!乘动车,看桂林
动车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