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素养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020-11-23 09:45刘占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质青少年

刘占强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的富足一方面是一个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生活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并发症”出现。根据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体重超出正常标准、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下降、近视比例逐年上升等。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七号文件、27号文件的,特别是2017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要求,更加凸显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严峻性。[1]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前人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将体育素养分类,着重针对小学生健康的问题,从体育素养对肥胖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和精神健康影响两方面入手进行理论分析。

1 研究现状

1.1 体育素养理论研究现状

体育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莫里森提出,并且对体育素养这个概念有了很深的认识,认为一个人体育素养的高低,是从他的办事效率、做事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是否用极高的热情去工作和生活来判断,把人的体育素养看作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我国最早提出体育素养一词的是赖天德教授,他认为体育素养就是体育方面的文化水平,概念提出之处,不同学者持不同的态度,随着概念的不断被研究和充实,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论调,大部分学者都认同体育素养即体育的文化水平这一说法,认为体育素养主要包括体育意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育锻炼、身体娱乐和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2]

总结归纳前人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把体育素养简单分为两层:体质健康和精神健康,其中体质健康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精神健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道德。

1.2 小学生体质现状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体质不强,何谈国家栋梁!”。从小学到大学的运动会,很大比例的学校在开展体育相关的活动,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问题,2012年深圳市多所高校运动会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最长的距离是1500米,取消的原因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完成长距离的奔跑。针对2010年-2012年国民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这一现状。[3]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制定了颁布了《国民营养计划》,其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就是一个重要目标。

2 体育素养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

体育素养就是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4]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健康等,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本文选取了较为贴切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相关指标,并阐述了学校教育过程中体育素养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具体如下。

2.1 体育素养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1.1 身体形态发育

青少年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参与体育运动是成本最低、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促进健康成长发育的方式,在这一时期小学生体格开始发育,平均每年增高5-8厘米,体重增加2-3千克、骨骼肌肉发育,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发育最显性的身体形态指标。相关研究证明,多参与体育锻炼对6-10岁的肥胖儿童的体质健康能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参与跑步运动,长时间的跑步运动一方面可以消耗掉多余的脂肪,同时也是对骨骼、骨骼肌的一种锻炼,促进身高的增长,也能对老年时期的骨健康起到维持作用。[5]

2.1.2 适应能力增强

适应能力包括两种,一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二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6]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同学沟通、和同学竞争合作、锻炼了学生独立和团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乃至社会中的适应能力;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肥胖小学生的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都被调动起来,增加了活动量,同时也增强了机体免疫力,使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2.1.3 身体素质提升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指标。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综合素质发展的起点,在这一时期内学校、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从体质上来看,促进学生的骨骼肌、骨骼生长发育,间接的提升了小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等素质,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身体器官系统综合工作,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被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

2.2 体育素养对小学生精神健康的影响

2.2.1 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精神是体育参与的内在动力,包括爱国精神、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等。[7]体育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精神就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也是曾经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其中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不畏艰苦的努力拼搏精神,不畏强势对手的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体育精神的核心。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这些体育精神的教育通过体育活动贯穿其中,在体育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爱国、勇于拼搏、敢于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小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和生活中还是以后个体在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中,体育精神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2.2.2 体育意识的增强

体育意识是体育实践的产物,是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内部与外在关系认识的总和。[8]通过梳理体育意识的涵义可以总结出体育意识的几个特点:内在性、社会性、稳定性。由于体育意识的特点,在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过程中,特别是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在体育参与和体育素养培养中,体育意识中的规则意识、尊重意识、法规意识等方面都得以加强,这些意识随着学生心智年龄的增加会逐渐转化,被个体赋予更多的内涵,将原本属于体育内的规则、法制、尊重的外延延伸、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以体育活动为依托,以体育素养冠名,最终达到促进小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

2.2.3 体育道德的养成

道德与法律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的另一衡量标准。体育道德原意指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在体育活动的道德准则,不过这个定义有一定的局限性,体育道德不仅仅是指赛场上人员应该遵守的,同时也应该是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同样遵守的道德规范,作为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体育道德在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体育运动、参与为媒介,小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学会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并逐渐热爱体育,将体育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坚持运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体育道德成为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促进小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3 结论与建议

3.1 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不断下降,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上升的趋势还不明显。

3.2 国家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了政策来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特别提出要发展青少年的体育素养。

3.3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这阶段内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和国家制定的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文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体育素养的作用,在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质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