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荣
近年来,随着高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化管理逐渐被引入到高校当中,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此,作为高校重要服务系统的后勤部门,也逐渐从高校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以企业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高校后勤在增强后勤服务管理创新改革内动力的同时,各类新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后勤企业投资主体、经营管理模式的日渐多元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与否逐渐成为了新时期制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完善的关键所在[1]。为此,作为一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面对后勤管理的这一新变化,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针对当前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优化展开探讨。
后勤是高校重要的服务系统,专门为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人力资源、招生、校园生活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及相关资源支持,是高校的重要服务型部门。后勤管理工作涉及了师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如食堂餐饮、师生住宿、校内绿化、设备维修、校园卫生、建筑修缮、资金融通、设施管理等,均包含在后勤管理范围内,其工作具有着日常性、政策性、繁杂性、服务性、协调性等诸多特点。由此可见,高校后勤在承担着服务育人的同时,也承担着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职责,高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后勤作用的,与后勤保障服务性工作的实施质量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随着高校扩招扩建工作的开展,后勤管理工作内容逐渐增多,师生对后勤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为确保高校能够在扩大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顺,各高校纷纷顺应产业化发展趋势,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后勤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重组,建立了新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后勤管理服务体系,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更具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是后勤在企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实施的必然之举,是有益于后勤工作质量提升而实施的一系列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方法、制度等。高校后勤管理内容的丰富性、多元化,决定了后勤是高校中资金、权力的集中部门,这就大大扩大了后勤内部控制范围,只要是与后勤工作相关的经济业务,如购置教学科研设备、高校筹资活动、校园基建项目等,都属于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范围[3]。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来对后勤各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监控,以此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有效保障了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虽然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模仿了企业内部控制做法,但本质上来讲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也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具体来讲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突出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其业务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除涉及高校内部业务外,还涉及一系列对外经营业务,如学校附带驾校、招待所、科研所、工厂企业等相关的资金流动都属于高校后勤管理内控范畴。
综合上述对高校后勤管理及其内部控制工作相关内容的概述,我们可以将实施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顺应了国家财政改革相关政策法规具体要求。2012 年财政部颁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同年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各高校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有助于增强高校经济风险防范能力,保障高校国有资产安全,稳固高校市场化发展进程,使贪腐之风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面前消失于无踪;三是有益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以往的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多忽视账簿、报表管理,只是以简单的报账、记账来记录财务的流动情况。而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办法进行财务的核算与管理,这就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在我国相关政策引导以及高校市场化发展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各高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围绕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改革工作,但由于实施时间尚短,大多数高校在后勤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在经验积累还是体系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就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性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彻底消除的,这使得个别人员对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存在偏见看法,认为内控制度会束缚后勤管理工作,降低后勤管理的灵活性。高校由于缺乏对后勤内部控制的深刻认知,在实践上生搬硬套一般企业做法,导致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而言缺乏指导意义。
二是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在国家相关改革政策的引导下,虽然我国各高校纷纷对后勤管理工作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其从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分离开,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但却并没有对原有的后勤管理实施办法、流程、负责人等予以相应的调整。此种情况下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极容易回归原来的老路,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高校后勤管理急需面对的内控问题。
三是内控制度缺乏合理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但就高校目前阶段的后勤管理内部控制而言主要集中在事后控制,不仅缺少完善的事前审核,亦缺少事中复查环节,这就将高校后勤管理内控制于了被动局面。即便是对相关问题责任人做出了严肃处理,损失已成定局,也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性。
思想决定实践,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离不开先进思维、观念的引导。为此,必须尽快增强高校管理者对内控的认识,使其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对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而言要认真学习国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政策要求,确保高校管理者能够在国家政策的导向性作用下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内控顶层设计工作。针对高校一些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片面认知,高校要在后勤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增进后勤人员对内控认识的同时上,也需增强后勤人员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遵守的自觉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各项内部控制准则的顺利实施。针对高校后勤管理内控环境的营造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明确的内控目标。不同于企业,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突出后勤管理的服务保障性,注重其社会效益的体现。为此,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目标应定位于严格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坚决贯彻落实后勤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在保障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真实、规范、全面的基础上,客观反映高校后勤部门运作情况;二是尽快成立专门化的后勤管理内控工作小组,建立以财政部牵头,以后勤部门领导为首,后勤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三是强化后勤管理内部审计控制,对后勤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从内部检查、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查。四是尽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化管理特点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人员奖惩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聘用制度等,以此来确保高校后勤内部控制人员业务水准的提升。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对于内控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优化,制度完善是关键。一是要联合高校各部门积极构建及时有效的财会信息沟通、反馈制度,在多部门的协同作用下做好后勤管理相关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二是构建岗位工作责任制度。依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后勤管理各岗位特点对各岗位及人员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并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要求,以此来实现各项内控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结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在积极借鉴企业风险评估做法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建立极具独特性的高校后勤管理风险控制程序,不仅要对后勤管理经济活动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弥补以往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更要设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案,以此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能力。为确保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提升,确保各项实施方案能够得到贯彻实施,还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为此可以在内部控制工作体系中增设内部审计部门,并将其独立于其他部门保障其审计职能的权威性。
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高校积极顺应市场化发展的结果,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各项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后勤在实现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因此,面对问题的存在和发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应不气馁,更应直面挑战,在认识到问题产生必然性的同时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后勤资产质量的优化管理,使发生于后勤部门的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