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路径探索

2020-11-23 02:09李翔王虎挺
就业与保障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校企

文/李翔 王虎挺

近年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普遍反映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不足,进入企业后还需要重新培训,耗费了大量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水平成为当务之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其中的渗透能够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来增强高校育人效果,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让高校为企业发展持续输送能够满足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1]。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过分粗放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缺乏实效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是为学生之后找工作做准备的,其目的是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操作能力。但是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采用过分粗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帮助不大,导致其缺乏实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部分高校是交由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就业指导处教师或者由招生就业处协同学工部辅导员负责,而且这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处教师会出现一人负责一个学院的就业指导教学,也会出现一人负责多个学院的这项工作。除了就业指导处教师承担就业指导工作外,有些高校还是由招生就业处给辅导员按课时排课。就业指导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严重不匹配,很容易出现指导不到位或者根本没起到作用的结果。个别院校就业指导处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甚至是从来不露脸的,只是通过下发各种企业招聘公告或者运营发布招聘公告的微信公众号就完成了所谓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所谓的就业指导文章就是指导了学生的就业择业。一些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也难免让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因为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培训中的教师,大多都是根据设计好的PPT进行上课,未能将社会经验与实际就业压力较真实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除了简历制作以及面试礼仪能给到学生基本培训之外,课程其他内容未能给学生实际择业就业形成助力。以职业发展咨询这一课程内容为例,经过调查发现,一个班级也仅有一到两名学生去咨询室咨询过,但是根据他们反馈的结果显示,就业指导教师给出的建议并没有对这几名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多大助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形同虚设,更多时候类似于“面子工程”,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几乎没有帮助,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

(二)教师就业经验不足或者教学思维固化,影响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和认知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主要是由青年辅导员或者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人员负责,这样的教学人员配置会影响其教学实效性,影响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和认知。首先,如果是青年辅导员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因为其自身并没有多少求职经验,大多是毕业后就进入学校从事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就没有多少了解,其组织的就业指导教学也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单纯地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不大。其次,如果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人员,正如上文所说的就业指导处老师,在就业指导教学中容易陷入思维固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已经让其没有耐心去了解和获知行业发展现状,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惰性,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缺乏实效性。

(三)就业指导教学集中于大四学年,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

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都集中在大学四年级,这一阶段确实是学生就业求职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他们也没有顾及到大四学年也是学生实习的主要阶段,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回到学校来听几节所谓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没有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或者求职工作起到多大作用,这也导致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尽管部分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一至大四均有开设,但课时量较少、所获学分较低,结业考察形式多为简历制作与书面性就业政策了解为主,以输送合格大学生步入社会就业的结果导向来看,就业指导教学这一环节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二、就业指导教学中渗透与融入路径分析

(一)促进就业指导教学的精细化发展,践行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入,最为重要的是促进就业指导教学精细化发展,明确其培养目标,改变以往过分粗放的教育方式,提升其实效性,同时也践行全方位育人理念,从各个层面和维度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求职能力。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建立导师制度,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合理配比,增强教师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各个学院可以组织学科教师参与到就业指导教学中,就业指导处教师的工作仍然不变,但是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可以交由导师来完成。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通常是一个导师负责10到15个学生,导师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以及从外界同学和朋友处获取到的相关行业发展信息,给学生的就业求职提供指导意见。

通过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精细化建设,导师也能够更为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在指导学生就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例如,导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从中给予其指导,让其在创新创业大赛准备和参赛过程中掌握方案设计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等。

(二)建立校企联动就业指导模式,践行全员育人教育理念

校企联动就业指导模式是践行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以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也有高校采用过这种模式,但是因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教学缺乏衔接性,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不畅等关系,严重影响了校企联动模式作用的发挥。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依然需要建立校企联动的高效就业指导模式,打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共同合作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企业优秀人才。

校企联动就业指导模式下,首先需要建立校内外教师的联动。校内教师应该与校外教师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计划和提纲,并做好教学分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过程中零基础或者本该掌握的知识一片空白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校外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经验,给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建议和帮助,体现校外就业指导的价值和意义。

校企联动就业指导模式下,还需要推动高校与企业的“订单班”建设,定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订单班”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特点或者用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依托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教学,将这些计划和目标渗透和融入进去。校企联动就业指导模式能够有效践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有效性。

(三)制定分段教学目标践行全程育人教育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应该贯穿大学全程,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教学重点制定分段教学目标,践行全程育人教学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深远的,所以集中于大四学年的就业指导教学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造成影响。将就业指导教学贯穿大学全程,需要关注大一到大四的阶段特点:大一新生并没有就业忧虑,就业指导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理论知识传授;大二阶段已经有部分学生外出兼职,这一阶段就业指导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为其之后的就业增加筹码;大三阶段已经有同学外出实习,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教学则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帮助其选择有助于其未来发展的实习岗位;大四阶段学生已经正式开始实习,就业指导教学需要着重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焦虑,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帮助其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贯穿大学四年全程育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择业能力,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好知识层面和心理思想层面的就业准备,在大学阶段就为之后的工作积蓄力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2]。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渗透与融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和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形同虚设以及事半功倍的情况,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在其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需要利用高校人员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目标精细化建设,加强对行业发展人才需求情况的掌握,增强其教学的方向性;需要加强校企联动机制建设,依托“订单班”建设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减少企业人才培养成本;需要贯穿大学四年,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水平。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不应该成为形同虚设的“面子工程”,而是应该成为切实帮助学生就业择业的课程。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导。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校企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