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凤平 胡雪芹
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产业的不断迭代升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校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协同育人成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随着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合作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第二课堂在“校政企行”协同育人中的地位不断地凸显,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受到了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广泛关注。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与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产业不断的迭代升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学校必须要全方位的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
因此,作为第一课堂重要补充的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20世纪被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将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以学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学生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学习,完成所规定学分后即可以毕业。将第二课堂转化为学分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也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第二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所获得的成果与学分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强化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1]。
高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需要有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撑,按照传统的教学管理规范,学生很难融入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中。具有灵活多变形式的第二课堂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困难。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时间、地点更为灵活,组织形式多样,课堂内容多元,可以很好地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各种深度合作,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目前,学校为了追求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二课堂建设,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衔接,导致第二课堂不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负担,在教师和学生中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此外,由于很多学校和指导教师不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总是认为第二课堂的教学要求不需要像课堂教学那样严格,考核的方式和评价的方式没有系统性,也不作严格的要求,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不注重第二课堂的评价。第二课堂效果的评价存在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导致第二课堂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第二课堂的持续、健康开展。
目前,各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没有办法保证第二课堂的持续、健康开展。第二课堂普遍存在组织较为松散的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的第二课堂体系,基本上由学生社团组织或者各个二级学院(系部)各自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没有考虑到第二课堂的阶段性和完整性,导致两个问题出现:一个是由于没有完整的计划和方案,每一年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随意性,效果不明显;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明确的阶段性,第二课堂前后之间没有规划性,最常见的就是本应该最先完成的课程由于人为原因没有最先完成,而是放到最后完成,严重影响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3]。
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需要相对宽松的政策作为保障。目前,在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领导不重视、教师不愿意参与以及学生不喜欢第二课堂呆板的形式,导致第二课堂的相关利益各方热情不高、第二课堂育人的生态缺失、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难度非常大,不利于第二课堂的持续、健康开展。
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落实,与课堂教学一样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导师队伍。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缺乏第二课堂专业导师队伍,很多都是由辅导员兼职负责第二课堂的教学。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手把手指导教学,通过训练、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故第二课堂导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些是辅导员甚至是高校专职教师所不具备的能力[3]。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其内容必须要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工和衔接,保证第二课堂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保证两者在内容上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既能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又能够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地点等的限制,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第二课堂则可以借助灵活多变的形式重点传授实践动手技能和补充课堂教学缺失的理论知识,全面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在以考核结果为指挥棒的前提下,第二课堂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考核倒逼第二课堂的过程改革,规范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手册,确保第二课堂能够持续、健康的开展。
目前,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方都不重视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导致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首先需要制定一套流程科学、过程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从各个层面全力支持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在制定和完善第二课堂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借鉴和参考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提高第二课堂的建设效率,维护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各方利益。
目前第二课堂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同时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从学校和政府层面着手,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第二课堂氛围,改变领导不重视、教师不愿意以及学生不喜欢的被动局面,激发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在第二课堂开展中的热情。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第二课堂要想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必须要建立一支由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导师队伍。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其人力资源如果能够优化配置形成合力,可以为第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总之,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如何在“产教融合、校政企行”协同育人背景下提升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我国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未来还需要加大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力度,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