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传统文化之门探索楹联教学之路

2020-11-22 06:42雷丽琼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传统文化

雷丽琼

摘要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楹联作为祖国语言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花,非常值得继承和传播。故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是巧用课堂,让“楹联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二是活用故事,扶“楹联小苗”在学生心中悄然生长;三是善用节令,使“楹联大树”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四是借用问题,使“楹联文化”在学生心中发扬光大。

关键词:楹联教学;传统文化;教书育人

楹联,作为中国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以它独特的形式存在上千年。同时,它作为传统文化教学“法宝”,曾有一段时间被人们忽视。现在,随着国人文化意识的加强,特别是部编版教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其中涉及“楹联”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楹联逐渐走进现代人的学习与生活中。那么,如何使传统文化快速走进学生的心灵,并更好地将其传承呢?文化得以传播最广的是学校,知识得以传播最快的是课堂。为此,结合学校、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成立了“趣味楹联社团”,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楹联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巧用课堂,让“楹联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楹联在众多的文学艺术门类中,是最能体现汉字神奇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民俗文化之一。基于楹联艺术本身特有的属性,通过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因此我巧借课堂教学,让“楹联种子”在学生心灵落地生根。

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的“日积月累”,用生动精练的语言介绍了形式多样的楹联一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谐音双关联等。针对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堂好玩有趣的“楹联活动课”,使得学生初次接触“楹联”就被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

二、活用故事,扶“楹聯小苗”在学生心中悄然生长

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在楹联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谈到楹联的起源时,我和学生分享了有关诸葛亮的“千古绝对”。学习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特点时,我适时补充“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横批:旁观者清”!这样的对联无情地讽刺袁世凯卖国行为;讨论谐音楹联时,我用简单易懂的“缺一(衣)少十(食)”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谐音楹联之趣味。这些丰富有味的小故事就像“养分”一样,悄然滋养着“楹联小苗”,使学生在学习楹联中,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从而深深地爱上博大精深的楹联文化,为“楹联小苗”的生长获得充分的阳光、水分和氧气。

三、善用节令,使“楹联大树”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学习楹联,不仅使楹联文化由远及近,更让学生领略到楹联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同样焕发着迷人的色彩。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楹联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花美果实。

(一)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撰联活动,使楹联之花与节日寓意同驻孩子心间

9月10日教师节,作为德育工作者,我组织全校同学以“又是一年教师节,写副楹联送老师”为主题,让每位莘莘学子尽情地抒发情感,为辛勤付出的老师们送上一副楹联。“给学生一个舞台,将还你一个惊喜。”一副副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楹联,那一句句深情动人、感人致深的话语,无不表达我校学生对老师们的深情厚谊。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楹联创作。特别是春节到来之前,我所在的德育处鼓励全校学生参加各社区的“写春联赠送”活动,让学生根据居民的职业、需要来书写楹联,让传统文化之精华与传统佳节之寓意同时驻进孩子们的心间。

(二)结合重要事情开展征联比赛,实现“楹联之花”与“教书育人”有机融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征联活动是有效提升楹联教学的“灵丹妙药”。在课堂学习之外,我多次组织各级各类征联比赛,利用“孝亲敬老”活动让学生用父母、长辈的名字作嵌字联;组织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写励志联;还充分利用2018年寒假,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组织的“健康生活,绿色无毒”楹联比赛活动,号召四到六年级的学生积极参加亲子楹联创作比赛。此举将楹联文化与“教书育人”无缝对接,让楹联走进了课堂,深人了学生生活,净化了人的心灵,不愧是一件正能量满满、意义深远的活动。

四、借用问题,使“楹联文化”在学生心中发扬光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两年楹联文化的探索,师生收获颇丰,但经过问卷调查,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楹联创作氛围不浓,对楹联文化内涵理解不透彻。从学生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认为创作的时间太少,对楹联传达的内涵理解不够深人透彻。

(2)教师课程教学的辐射力度太小,对楹联的研究和探索还不够深入。现在,学生学习楹联的主要渠道还局限于课堂或网络,没有很好地将楹联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对怎样指导学生开展楹联探究性学习还在积极尝试和探索中。

(二)下阶段的设想

(1)将楹联文化学习常态化。目前,对楹联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形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期我们将楹联文化与日常积累相结合,让每日一联、课前一诵,楹联诵读和写作指导,“古诗词楹联”诵读等诸多活动常态化。还将在“艺术节”,利用楹联文化使各项体艺活动提升艺术品位;借助楹联“避灾需冷静,逃生要及时”,提升安全教育层次等等。总之,以生为本,为学生接触楹联创设更多机会,激发学生更多灵感创作楹联。

(2)增进交流,改进教法。我们要组织学生多方收集积累诗词楹联文化资源,把诗词楹联教育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与相关楹联教育基地以及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师生的楹联创作水平。

(3)注重家校协作。虽然学校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但学校教育若能与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则可更高效地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引导家长关心、支持学校的楹联教育教学活动,将楹联文化与校外实践、家庭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接触楹联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总之,传统人课堂,润心学楹联。在语文教学中,楹联相当于一味开胃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食欲,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经过对楹联的学习和研究,学生不但对楹联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利用楹联知识优化了语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楹联习俗在华人圈乃至全球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维扬:《中华楹联写作》,岳麓书社2004年版。

【2】罗志田:《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对对子风波》,《文史知识》2008年第8期。

【3】《中国趣味对联故事汇集》,爱问共享资料网。

【4】梁智华:《让楹联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田》,《东城教研》2006年1月。

【5】孙立:《开发楹联校本课程推进民族精神教育》,《教育探索》2006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传统文化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师德建设之我见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