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我国居民摄入大量的高蛋白与高脂肪的食物,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其中直肠癌大约占据大肠癌的1/2以上,而且最近几年发病呈现了一个低龄化倾向。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基层医疗机构,直肠癌常常会和痔疮混淆导致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但是直肠癌与痔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许多人缺乏相关科学健康知识科普,就医观念也比较陈旧。下文将对痔疮与直肠癌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
1.痔疮相关知识
痔疮,或者称为“痔”,是临床上最常出现的一种肛门疾病;痔疮可以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痔疮不需要过于担心也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无大明显大碍。西医认为痔疮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主流方向支持肛垫下移学说,由于日常排便导致肛垫由于压力被推下,肛垫的弹性回缩能力减弱,肛垫充血,下移形成了痔。中医方面则通常认为,痔疮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等身体状况有关。痔疮的多发群体主要有老年人、孕妇、便秘、腹泻患者还有久坐人群。
痔疮的临床表现是大便时伴有鲜血,或者有肿块从肛门脱出,大便后手纸带着血,部分病患会有着排便困难的症状。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痔疮有内痔与外痔之分,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的混合体;外痔发生在肛门的外部,如厕时会有明显痛感,有时会伴有瘙痒的症状。若是内痔合并发生了血栓还有可能感染出现疼痛。患者内痔病情严重的中后期会伴有小血管裸露,肛裂等现象;混合痔是医学上发病的主要形式,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以同时存在,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疼痛伴有坠胀感,肛门瘙痒等症状。
2.直肠癌相关知识
直肠癌在临床方面是指从齿状线一直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与痔疮不同,直肠癌凶险,手术不易彻底,手术后复发率高。且中下段的直肠癌与肛管部位的括约肌接近,手术很难对肛门及其功能进行良好保留。直肠癌的病因同痔疮一般,医学界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解释,但是可以了解到的是,其发病与社会环境、个人身体状况、饮食习惯,遗传因素脱不了干系。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还有直肠息肉,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直肠癌病发的说法是日常饮食油腻导致蛋白质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而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所导致的。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早期比较隐晦,多数甚至无症状,所以導致发现时病情已经加重进入中晚期;当直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相应症状了,如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脓血便、便秘、腹泻等。大便形态也会有所改变,逐渐变细,晚期时会出现排便梗阻、身形消瘦等现象。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肿瘤会侵犯周围的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组织或器官,导致出现尿路刺激的症状、阴道流出粪液、会阴部可能伴有疼痛、下肢或有水肿现象。
直肠癌若是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只要病人保持警惕,早发现早治疗,直肠癌也能够被攻克,治疗效果可观。
3.痔疮与直肠癌的不同之处
尽管痔疮与直肠癌的症状十分类似,且痔疮和直肠癌的发病部位相近,当部分症状交叉或不明显时,临床诊断十分容易混淆。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异。
便血的特点就有所不同,痔疮患者的大便出血,通常是被动出血;排便时大便会擦伤患处导致有血液渗出滴下,因此血液一般是在粪便表面,在手纸表面,不与粪便相融合,也没有粘液存在,血液颜色也多呈现鲜红色。而直肠癌则截然相反,体内的肿瘤导致出血是主动,肿瘤的表面破损,不断的出血,当大便在直肠储存滞留时,造成了大便与血液混合。所以直肠癌的大便出血则是陈旧型,大便带有的血液颜色也多呈现一种暗红色,若是大便在直肠内堆积时间过长,所带有的血液还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变成黑色。
此外,二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痔疮便血多表现为无痛与间歇性,部分还有肿块脱出肛门。对于脱出的痔,手指按压触感软,若是内痔长期脱出,会有疼痛和硬结的感受。而作为实体肿瘤的直肠癌,位置相对较为固定,而肿瘤会导致周围的直肠壁僵硬、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出现坠胀感。便意反复却无粪便排出。随着直肠癌病情加重,肿瘤进一步的生长还有可能导致直肠管腔狭窄、更有甚者堵塞直肠,导致排便困难、大便变形。少数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现象。
在医疗技术方面直肠指检可以简单的区分两种疾病,所花费的费用也不高。通过手指接触直肠周围的粘膜对其进行检查,便可以得出初步判断,是一种常见的筛查手段。但是检查范围会受限于医生手指长度,位于直肠上部分的肿瘤就很难被检查到;必要时可以进行肠镜检查使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肠镜的检查基本可以发现所有的直肠癌,是简单又实惠的诊断手段。
总结:
想要区分痔疮和直肠癌,医患双方都要提高对直肠癌的认识,加强对肿瘤早期症状及表现的健康知识科普与宣教,提高社会整体的保健意识,早发现早治疗。掌握好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知识以及区别对于患者至关重要,对自身身体要有着敏锐的感觉,只有提高了大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区分痔疮和直肠癌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