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洪波
摘要:《农村小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课题是广区教科[2015]70号文件批准立项的7号课题。笔者将从实践问题背景、政策法规背景、研究现状概述、解决的问题、课题界定等方面,探究农村小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题《农村小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是广区教科[2015]70号文件批准立项的7号课题。课题自2015年4月开题以来,课题组执行研究计划,开展了深入研究,如期完成了研究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实践问题背景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学校的教育更注重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让家长与学校只看重孩子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性的培养,这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的。通过对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观察和梳理,发现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学生缺乏规范、有序意识,给学校教育带来全新考验
(1)学生浮躁虚荣现象严重
由于时代的影响,学生们缺少了农村学生应有的诚实、勤劳和朴素的优良品质。同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又占有相当大比重,家庭溺爱过度,学生我行我素意识严重,在他们身上呈现出了一些浮躁和虚荣。
(2)行为习惯令人担忧
部分学生一旦没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其行为习惯表现则令人忧虑:在车辆越来越多的今天,本身驾驶员的素质就参差不齐,而我们的学生交通规则意识淡薄,就更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在乘车、购物、参观旅游时难以看到举止得体、彼此互助、谦让谦恭的现象,学生就餐混乱、拥挤甚至打闹,环境卫生极差、浪费严重、不遵守秩序好似成了顽疾。
(3)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即便每天早中晚三次卫生打扫,不可谓不频繁,但保持清洁卫生成了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大多玩耍的学生熟视无睹。一旦老师没有在现场督促打扫就会出现“半拉子”工程,第二天虽被老师“修理”但仍屡犯不止,真可谓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4)课间活动隐患突出
校园活动不规范,增添安全隐患。课间十分,整个校园真正是同学们的“乐园”,教室里桌凳横七竖八、姿态万千,但仍挡不住同学们追逐的热情;走廊上呐喊声、游戏声声声入耳;塑胶操场是孩子们富有弹性的垫子,打滚,摔跤……好不热闹;甚至花坛内捉迷藏、“赏花草”也屡见不鲜。
2.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给学校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1)自我约束不严,紀律松弛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
个别教师根本没有把教育当事业,甚至还谈不上是一份职业,充其量也就算其一份副业,对学校制度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上课人尚在,无课便无踪,有事不见影,开会急匆匆;晚上鏖战桌前,白天无精打采;上课无准备,效果自然差;其虽为个别现象,但其影响是巨大的。
(2)集体观念淡薄,行动迟缓造成的损伤不可小觑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关键力量,没有教师的参与,任何工作就无从谈起。当极少教师因各种原因情绪性的抵触工作推进,不但对活动开展不利,反而对工作效果是硬伤,在个人利益面前不讲情面、不讲原则,危害远不止个人部分,其必将影响积极参与能干事的,真正是“一颗耗子屎整坏一锅汤”。
二、政策法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研究现状概述
目前国内在类似问题的研究上,主要有以下观点:
1.社会倡导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2.教师示范、启迪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4.从管理入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
以上研究放之四海而皆准,学生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结合本地方实际进行教育,难以收到特别好的效果。本课题侧重于本地本校实际,立足本校“品格教育”,再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花文化”,打造本校的德育特色,创立适合本地实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四、解决的问题
小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指6至12岁的小学适龄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方式和方法,达到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本课题研究在农村地区的小学阶段,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际,如何做到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入行。
本课题将以上问题具体化为本校的品格教育探究。
五、课题界定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核心二十四个字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小学阶段——小学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小学教育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3.教育——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4.探究——探索研究。
5.品格——是指一个人为了维护和实践自己的价值观,所采取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程度。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与性格及人格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它更多指向正面的人格,如公义、慈爱、怜悯、饶恕、谦卑、圣洁、无私、和平、良心等。
6.品格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和儿童讨论判断、选择和形成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和指导他们形成维护价值观的能力,也就是品格能力。它是人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自我价值观的坚定。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周刊,2018,No.366(18):73-74.
[2]杨颖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路径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1):68-72.
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