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创伤,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严重的烧伤会损害患者的外形、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心理创伤。很多患者即使接受了序贯治疗,但因为没有采取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最终也很难恢复到从前的社会角色[1]。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烧伤治愈率可达96.1%[2]。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进步,我国也逐渐建立了完善、系统的烧伤治疗体系,烧伤患者的生存率达到了98.9%。然而,许多经历严重烧伤的患者,在外观、肢体功能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心理障碍,使其无法坦然面对生活,社会的参与程度极低。所以,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完成心理建设,才是临床护理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3]。人的双手结构既复杂又独特,手功能与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密切相关,手部烧伤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畸形。针对手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除了手术、药物等治疗手段外,科学的康复护理措施十分重要。为此,该文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参与研究的80例手部烧伤患者,手部形成瘢痕,并且挛缩,手指畸形,指蹼挛缩,已经接受过矫正手术治疗。排除合并神经损伤、肌肉损伤、重大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1~73 岁,平均年龄(39.47±2.86)岁;烧伤原因:23 例热液烫伤、12例电弧烧伤、4例火焰烧伤、1例化学烧伤;烧伤程度:31例II度、9例III度。观察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38.91±2.54)岁;烧伤原因:21例热液烫伤、15例电弧烧伤、2例火焰烧伤、2例化学烧伤;烧伤程度:30例II度、10例III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0例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使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浸泡烧伤的创面,软化后使用洗必泰(国药准字H21020474)清洗创面,外敷银离子水凝胶(国药准字20152640208),然后包扎。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
(1)急性期的康复训练。①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用友好、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耐心询问患者的受伤原因,倾听患者的内心痛苦,全面评估其身心状况。在详细了解患者个人资料的情况下,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明确角色定位,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为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②心理干预:聘请专业的心理师为患者实施30~50 min的心理辅导。为患者营造私密、宽松的交流氛围,尤其要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信息,换位思考,避免自我概念和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尤其要关注烧伤造成的情绪休克、噩梦、恐惧、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应激反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坦然接受和面对现状。③被动训练:换药时,协助患者进行10~15 min的限制性关节被动运动,佩戴压力手套以及手部支具,压力设置25 mmHg,露出患者的手指指端。
(2)康复期的功能训练。①主动训练:当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练习握拳,屈伸指间关节,也可以使用握力器、弹力圈,4~5次/d。②肌力训练:加强手部、前臂肌力的训练以及手指各个方向的抗组训练,以免肌腱粘连,20 min/次,3次/d,训练强度以患者有轻微的疲劳感为标准。③温水浸浴:混合0.1 g/L的呋喃西林(国药准字 H32024722)和38℃的温水,浸泡手部,借助水的浮力让患者进行主动的手部运动,20 min/次,2次/d。④按摩:通过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按摩时力度适中、手法轻柔,按摩的力度要达到关节间隙、皮下组织、植皮区域以及植皮的边缘,但同时要避免力度太大造成瘢痕破溃。
(3)出院期。采用求助者中心疗法、情绪疗法对患者实施30~50 min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叮嘱患者按时随访,强调复查的重要性。
所有患者随访1~3个月。
(1)康复效果:治愈:手部各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完全正常,能够从事任何作业,生活不受任何影响。显效:能够握拳或者半握拳,基本能够生活自理,可从事部分劳作。有效:一部分手部功能恢复,能够进行粗大运动,但生活方面需要帮助。无效:手部功能未见明显改善[4]。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10]。
(2)手功能主观感受:采用MHQ问卷进行测评,包括手部总体功能、日常活动、工作情况、外观和满意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觉手功能的恢复情况越好。
(3)躯体化症状:采用美国运动系统功能锻炼及神经功能分类量表(ASIA)进行评价,量表包含运动、触觉和痛觉三个维度,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越轻。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康复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n(%)]
实验组的问卷总分为(73.81±1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57±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MHQ问卷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MHQ问卷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手部总体功能 日常活动 工作情况 外观 满意情况 总分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81.36±10.82 69.45±11.28 11.376 2<0.05 85.07±16.24 77.36±15.12 9.417 3<0.05 73.15±11.96 61.83±11.57 10.826 4<0.05 75.23±12.85 56.38±16.21 13.719 5<0.05 75.19±12.92 66.34±15.72 11.291 8<0.05 73.81±10.64 63.57±8.29 10.367 2<0.05
实验组运动、触觉与痛觉三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ASIA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ASIA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运动 触觉 痛觉实验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1.26±14.37(66.42±17.53)①②31.85±16.42(50.98±19.73)①40.85±15.21(69.13±20.85)①②41.29±16.06(55.36±19.57)①43.64±19.87(71.38±19.46)①②44.08±17.15(58.42±21.39)①
数据显示[5]:在烧伤后畸形患者中,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发生率约为70%。近年来,早期切痂与大张植皮技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烧伤的致残率。然而,手部结构比较特殊,烧伤早期如果包扎固定不恰当,或者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仍然有很大的畸形风险。在手部畸形的矫治中,很多医生将关注重点放在手术效果方面,随着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医生逐渐意识到早期手术救治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重要性,要获得理想的手部康复效果,必须将康复训练向前延伸。早期康复训练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手部烧伤患者规范康复护理,降低临床执行干预措施的难度,让手部功能尽快得到改善[6]。
在患者病情稳定、脱离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临床提倡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部功能,降低致残风险。烧伤后之所以会导致手部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肌腱粘连、水肿等症状引起软组织硬化、皮肤挛缩、瘢痕增生,除此之外,还有长时间的制动导致关节粘连以及周围组织挛缩。通过急性期的被动运动与康复期的主动运动,能够预防长时间固定手部而造成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症状,降低肌腱粘连、关节僵直的发生风险。在康复训练初期,可以让患者连续进行10次能够承受的最大阻力负荷运动(10-RM值),训练过程中,连续做三组之后,再做10-RM值的1/2、3/4以及全量[7]。随着手部肌力的增强,10-RM值也要发生变化,每周测定一次,以保证最佳负荷。压迫疗法能够有效预防烧伤后瘢痕的增生,在压力的作用下,促进了瘢痕部位的血管闭塞和纤维母细胞变性,导致循环血量大幅度减少,降低了胶原酶抑制因子-α2巨球蛋白[1-2],提高了胶原酶的活性,促进了胶原酶的分解和代谢,避免了瘢痕萎缩。
与此同时,该次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比较短,没有针对患者个体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而且没有实施院外的延伸性康复训练。在后续的研究中,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参考性,将选取更多的样本,同时延长随访时间,并采取延续性康复护理措施。但总体而言,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是值得肯定的,能够显著改善烧伤患者的手部功能,具备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