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康复探讨

2020-11-22 10:56王明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发生率效果

王明芳

(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中心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00)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以及喘证范围。因为患者长时间咳嗽以及咯痰,气喘频繁发作,疾病病情加剧,无法快速取得良好疗效。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多发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同气候环境,患者呼吸道免疫功能降低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的连续性咳嗽和气喘等表现,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由于疾病自身具有支气管腺体增生以及黏膜分泌异常表现,另外病情也表现出渐进性发展特点。慢性支气管炎在北方气候寒冷时致病率偏高,另外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患病率也趋于递增。目前临床诊治慢性支气管炎多以药物治疗为本。相关医学研究发现[2],中医辨证诊治慢性支气管炎,不但疗效明显,且总体安全性较高,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该文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在该院入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128例纳入研究,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参考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参考组男女比例为34∶30,年龄处于 42~7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2.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5∶29,年龄处于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2.5)岁。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公开课题研究,科室以下发审核批复准予开展研究。所选患者病例满足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咳嗽,开始多为干咳,以后有痰,频发发热以及呕吐等。体检双肺呼吸音粗糙,具有固定的、散在的干湿性啰音,胸片表明正常以及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3]。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西药治疗,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国药准字 H21023555,160 mg/d),另外加服祛痰镇咳药物(盐酸氨溴索胶囊,国药准字H20103271),用药28 d。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等调整药量。

参考组采取中医辨证疗法,医护人员需嘱患者治疗过程中禁烟酒和生冷油腻食物。对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急性发作期辨证论治:(1)痰湿为主型:其临床症状为咳喘痰多,胸脘作闷,食少以及便溏,苔白脉滑。治疗以燥湿化痰为佳,药方为二陈汤加鱼腥草以及苏子等。(2)外寒内饮型:其临床症状为咳喘痰白以及多泡沫,口淡不渴,恶寒苔白,脉弦紧。治疗宜运用辛温散寒化饮,药方选取小青龙汤加射干等。(3)外寒内热型:其临床症状为咳喘气逆,以及身热恶寒,白腻或微黄,脉滑数。治疗宜散寒清热,药方选取麻杏石甘汤加黄芩等。因为患者大多年老体虚,因此在治疗中宜放入养血益气之品如黄芪及枸杞等[4]。

缓解期治疗以扶助正气作为准则,平素气短自汗,易感冒者,运用六君子汤进行加减调理,以及玉屏风散,每日3次,每服14 g。咳喘日久,呼多吸少,动则益甚,脉沉无力者,服金匮肾气丸,每日3次,每服3丸。

季节性预防:夏季:鸡蛋8个去壳搅匀,核桃7个,冰糖 35 g碎末,置入瓷碗内蒸半个小时,在入伏 2 d内服完。秋季:可在10月中旬开始腋下注射转移因子,每次2支,每周3次,6周为 1个疗程,间隔半月,通常3个疗程。季节性预防每年重复1次,连续3年[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6]。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康复治疗后,参考组64例患者中,有效60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临床效果98.4%;对照组64例患者中,有效50例,好转4例,无效10例,临床效果84.4%。参考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康复治疗后,参考组64例患者中,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2%;对照组64例患者中,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5.6%。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慢性气管炎主要是由感染以及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和周边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伴有喘息。北方气候寒冷,致病率非常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也不断趋于增长[7]。除气候及年龄因素外,生活行为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给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不便,造成其生活质量下降。临床对于支气管炎大多都采用药物治疗,西药大多运用抗生素,尽管药物见效快,不过很难做到标本兼治,另外也极易引发感染和相关并发症。从中医角度来看,可针对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8]。譬如急性发作期,对于不同证型患者采取差异化药方治疗:痰湿为主型使用二陈汤加鱼腥草及苏子等;外寒内饮型宜用小青龙汤加射干等;外寒内热型选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等。而缓解期治疗主要以扶助正气为准则,平素气短自汗,易感冒者,运用六君子汤进行加减调理等。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就是咳嗽以及气喘,其发作频繁,属于中医学咳嗽以及痰饮等范畴,好发于冬春季节。近些年来,西医以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吸入等治疗,尽管有明显的效果,但从中医方面进行分析,抗生素属于寒凉药,长时间频繁运用,对患者的肺肾阳气造成伤害,引发正虚邪恋,寒邪深入肺络,同肺中伏痰相融合,随着病情演变,很难治愈。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痰饮是慢性支气管炎关键的病理基础,外感风寒也是疾病的引发要素。

从中医学角度进行分析,支气管炎疾病易治,但是咳嗽难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致病因素,多为患者屡感外邪,久咳肺虚,对脾胃造成损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引发痰浊潴留,每因感受外邪,而致痰浊壅塞,气机失常,痰气交阻。痰的出现,早期是由于肺气郁闭,气不布津[9],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为肺虚无法化津,脾虚难以化津,肾虚很难蒸化,痰浊潴留,喘咳持续不停,痰浊阻塞,气机失常。因此总体的诊治原则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通过上文的实验结果可知,康复治疗后,参考组64例患者中,有效60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临床效果98.4%;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2%。对照组64例患者中,有效50例,好转4例,无效10例,临床效果84.4%;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5.6%。参考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结论,患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不但临床效果明显,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10]。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发生率效果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