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上研究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2020-11-22 23:21李静
就业与保障 2020年3期
关键词:层级毕业生中职

文/李静

加强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创建人才培养渠道,扩大中职院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比例,增加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本科教育比例是社会所需。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教育,创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1,2],并对其进行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共划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体系,两个体系间相互关联,且各自独立存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是重点问题。课程结构是将培养学生作为终极目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组织的多门课程总和,其中包括课程排序、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数、教学要求等,能够影响到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此外,还关系到学生素养提升、办学质量提升及教育资源共享等问题。近年来,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迅速发展,中职院校毕业生接受高职院校教育比例显著提升。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方式,但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实践课与专业课设置重复。当前,中、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出现实践课与专业课重复设置的现象。高职院校所设置的教学计划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依据,觉得学生接受高职教育前专业课处于空白阶段,应从零起点开始学习。中职教育具有极为明确的定向,中职院校毕业生只能够以专业对口为需求报考高职院校。与此同时,中职教材大部分涉及高职课程,只不过是降低其中的难度。因此,当前,中、高职课程设置存在实践课与专业课重复设置的情况。中、高职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有消极的影响,且重复率高达70%,这是教学资源的浪费[3,4]。2.文化基础教育脱节。当前,高职院校招生中涉及普通高中学生及中职学生。但高职教学计划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基础编制而成的。中职毕业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无法适应文化基础教学,这样一来,对高职院校理论课的学习会产生影响。这也会致使部分高职院校抱怨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高职院校不愿意招收中职毕业生,只愿意招收普高毕业生。由此可知,中、高职教育过程中,文化基础教学内容出现脱节情况。中、高职课程设计目标有所差异,中职教育是以教学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性质为依据。以培养动手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编制,文化基础教育遵循了必修学习性原则。高职教育是在高等教育角度出发,以普通高端教学思维为基础形成的教学体系,由此导致二者文化基础教育出现脱节的情况[5]。

二、课程有效衔接的举措

(一)人才培养目标要一致性

想要使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问题得以解决,首先应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做到有效衔接。教育部明确提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面向企业一线技术、服务及生产,应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超强及具有全面素养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满足服务、生产、管理、建设等一线领域需求,培养出综合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想要优化人才培养途径,应将“中职基础、高职主导”的教育原则落实在教育过程中,并且使课程结构最优化。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就应将中职教育作为基础,全面了解掌握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途径,高职教育应以中职教育为基础,使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达到创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二)衔接教学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是中、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衔接职业能力作为中、高职教学衔接的主要内容。积极推行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证的相关制度,以及国家统一的等级考核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多样化职业资格代表不同等级的实践能力及理论水平,共分为初、中、高级,三个不同层次,并且形成阶梯递进发展态势。衔接中、高职教育目标,中职人才教育目标应定位中级以下,高职人才教育目标应定位中级以上,在根本上处理中、高职理论实践教育过程中的重复教育现象[6]。

(三)衔接教学计划

想要衔接中、高职教学计划,制定专业性一体教学计划是重点工作。针对同一职业,中、高职业院校应统一进行设计优化,将“中职基础、高职主导”的理念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对文化基础教学的重视程度,重视人文精神,并引导学生设定职业规划。高职应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创新,通过真实体验或模拟工作场景的方式发挥学生实践性及主观能动性,此外,应通过增加选修课及实践课的方式适应高校学生类型的多样化趋势,并做入职准备。开展文化基础课时,应将不同层级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满足终身学习及渐进性学习需求。中职教育中应提升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高职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展应将技术与技能训练、专业课与专业基础相结合。职业扩展课程应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使其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为社会培养优质型人才。

(四)衔接课程考核

考核的衔接作为课程衔接重点内容,能够采取学分制转换。院校或政府部门应将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单元、不同层次学历的学分标准统一,学生所获取的学分可以被中、高职院校相互认可,此外,学分也可以作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途径。各中职院校应严格规范学生不同学科学分评价操作,此外,教育部门应出台监督管理条例,减少主观因素影响。

(五)借鉴西方国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法

英国采取分层教学法衔接中、高职教育,定制多达5000个教学单元,并将其分为不同的6个层级,1~3层级是中职教育,4~6层级是高职教育。第1个层级与初中教学衔接,且相邻的层级可衔接。学校以学生学习的情况为依据为其颁发相应资格证书;CBE是加拿大职业院校教学方式,CBE不仅代表操作与动手能力,也代表职业能力,CBE是由反馈、经验、态度、知识构成的职业能力。学生满足职业需求时便可高职毕业。由此可知,职业能力是CBE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CBE教学模式是将使学生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

三、结语

中、高职课程的全面衔接受诸多因素影响,只有多方面共同配合协作,才能创建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研发出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指导方案及教学大纲,形成规范性职业教育观念,使教学理论得以丰富,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消耗,最终,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和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层级毕业生中职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最“叛逆”的毕业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