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22 04:47王育青
运动精品 2020年12期
关键词:武术校园体育

王育青

农村小学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育青

(中山市古镇镇曹二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山市古镇镇目前的农村小学武术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武术发展不容乐观,主要存在教学内容、教师结构、教学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武术项目发展资源短缺与学生兴趣浓厚形成反差。小学武术教学应健全教学资源,改善武术课堂教学,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农村小学;武术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1],在“一带一路”影响下的中国文化输出之际,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2]。武术历经千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是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载体。练习武术可以改善人体的爆发力、柔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同时可以锻炼人的心智,笔者认为武术运动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小学生的心智和身体生理机能都尚处于发展过程,是人一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够系统的学习武术,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找到民族归属感,培养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另一方面,武术是一项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注重武德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级教学部门和学校应该响应国家“武术进校园”的相关政策,实施武术进校园,弘扬国粹。

本文针对中山市“灯都”古镇镇十一所农村小学武术教学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为农村小学武术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农村小学武术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中山市“灯都”古镇镇11所农村小学425名学生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调查问卷表,以教师和学生两个模块为主,共50个问题。向中山市“灯都”古镇镇11所农村小学425名师生随机发放425份问卷,回收问卷423份(回收率为99.5%),其中,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99.1%)。

1.2.2 访谈法

对中山市“灯都”古镇镇11所小学中5所学校的校长和3个武术馆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

1.2.3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小学都在积极响应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灯都”古镇镇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艺2+2”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两项艺术特长,目的是以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为内容,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011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武术作为体育课主要内容。调查显示,虽然古镇镇十一所农村小学按照教育相关部门的要求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其中,低年级每星期四课时,中年级三课时,高年级三课时,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受以成绩为主导思想的影响,其课程质量并不理想。在开展过程中,学校要求保证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安全,体育教师则担心体育课增加不安全因素,致使武术在农村小学的开展举步维艰。虽然有部分学校将武术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十分匮乏,基本上以初级拳为主,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2.2 武术师资力量困乏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武术运动内容丰富,动作复杂多变,要求人体各个器官相互配合,是一项内外兼修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武术几千年来重视武德的培养,作为武术教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武术技能,还需要高尚的品德。武术在历来以言传身教为主,武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在课堂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学生示范动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表1 武术教师的比例

小学镇南古一古二古三曹一曹二曹三海州一海州二古四新徽总结 体育教师(人)10533343444548 武术教师(人)100101000003 百分比(%)100033025000006.25

表1显示,农村小学专业的武术教师仅占体育教师的6.25%,大部分学校的武术教师占比为零,武术教师严重不足是制约校园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专业技能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体育教师对武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欠缺,且武术技能比较复杂,体育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基本上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要求;第二,体育教师对武术的认识不足,对重点的把握不准确。校园武术的主旋律是将武术的育人功能放到首位,武术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兼修”,武术运动对人的锻炼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人体锻炼的方法或者手段,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空间,朝着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效果多元化发展;第三,武术教师学习力度不够。调查发现,武术教师学习的武术技能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很少有机会参加进修,基本上没有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

2.3 学生学习武术兴趣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比较弱,意志力不够坚强,如果学生对武术没有兴趣,无论教师怎么教,其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甚至出现“相互应付”现象,以及“放羊式教学”等,从而导致武术教学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表2 学生武术兴趣调查(n=425)

调查问题学过武术喜欢武术参加武术训练做课后作业继续学习武术接受教师鼓励接受家长鼓励 人数56234112296162206194 (%)13.155.126.469.638.148.545.6

表2显示,有55.1%的学生对武术兴趣浓厚,26.4%的学生正在参加武术训练,有38.1%的学生有继续学习武术的愿望,说明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更多倾向于武术的技击和对抗等技能,但在实际学校武术教学中还是以套路运动为主,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发生分歧,导致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降低。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校园安全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担心学生学习武术的攻防技击内容导致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所以,在武术教学中以套路运动为主,教师很少讲解武术的攻防技击内容,基本上忽略了武术的攻防讲解;其次,武术套路运动对学习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能力以及智力等因素,所以好多学生学不好;再次,武术套路运动内容丰富、运动路线变化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困难;最后,学生对武术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清楚,对武术文化了解较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影或者网络进行了解的,不能够科学的认识武术的育人价值、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武术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参与课堂热情不够高,课堂氛围沉闷和教学效果不佳,出现了“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究其因是学校武术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改革[3]。

2.4 社会对武术进校园预期很高

武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学校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校园武术有利于武术的传承和传播。1956 年,筹备建立的中国武术协会,负责组织全国群众性武术活动和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同年,教育部编订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中就有武术方面的内容[4]。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体育课应当适量加入武术教学[5]。2009年,国家向中小学推广《武术有氧健身操》等武术项目,“武术进校园”掀起了一次新的高潮,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

调查发现,社会各界和家长对于武术进校园很支持,这也是武术发展难能可贵的力量。但武术在校园的发展中总是遇到各种困难,一方面是学校场地设施有限,器材短缺,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武术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贯彻落实武术的发展。

3 农村小学校园武术发展对策

3.1 因校制宜,创新武术教材内容,开发武术校本教材

武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大多数地方都有武术流派的传承和传播,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群众基础深厚,习武氛围浓厚。拳种以其高超的技术、博大的理论和深邃的精神思想构成了传统武术的基本文化单元,是中国武术文化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绵的根基,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6]。因此,各学校应贯彻国家教育相关部门“武术进校园”的政策,根据学校所在地情况,有效开发武术教学内容。例如,中山市“灯都”古镇镇群众习武氛围浓厚,武馆林立,基本上是当地的本土拳种——“周家拳”,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曹二小学因此借鉴周家拳的基本特点,结合南拳拳种风格,自编了校园武术操,在全校进行推广普及,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目前,该校武术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

发展校园武术,必须在执行教育大纲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和选择,开发出适合学校的武术校本教材,如果仅仅是教授教材上的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行的国家《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武术内容对于学生练习有些难度,而且内容单一、枯燥,所以,各学校应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开发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武术校本教材,更有利于校园武术的发展。

3.2 发展武术教师师资力量

武术教师既是学生的塑造者,又是课堂内容的设计者,还是训练的执行者,所以,武术师资决定着武术教育的好坏。[7]发展校园武术教师师资力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武术技能学习和武术文化理论学习;第二,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聘请武术教师,近几年社会体育发展迅速,有很多优秀的武术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进入学校教育系统,所以,学校应该想办法聘请优秀的社会武术教练走进校园进行授课或者开展讲座;第三,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自愿报名,积极聘请有武术特长的家长入校园担任教练,这样不仅解决了武术的师资力量,而且加强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家校共建,一起培养孩子。

3.3 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卢梭也曾指出:“目前的兴趣是最大的动机,而且确实是唯一真实而有效的动机”。武术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第二,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氛围,充分利用语言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第三,结合武术内容对学生讲解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利用武术攻防技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武术的兴趣;第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武术动作技术;第五,组织学生参与比赛,不论是学校的比赛还是教育部门的武术赛事以及社会组织的武术赛事,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比赛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动力。

3.4 建立校园武术可持续发展机制

武术进校园不能只是停留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中,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学校是武术进校园的贯彻者和落实者,所以,学校在推动校园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发展校园武术,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第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园武术”领导小组,班主任为成员,武术教师负责武术教学和比赛;第二,健全“校园武术”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第三,淡化武术的技击功能,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第四,将武术纳入体育课堂,作为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推广武术段位制,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自我认可。

4 结语

武术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学校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应根据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和教学特征,在体育课堂的基础上组建武术训练梯队,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武术教学模式,使武术学习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健全完整的学校武术教育框架。武术的传承要体现出民族特点,营造新环境下武术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努力将武术发扬光大,使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印记更为深刻[2]。

[1]陈琳.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5):31-33.

[2]方国清.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武术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36.

[3]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 62-64.

[4]陈琳,王智慧.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5):30-31.

[5]文声国.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中华武术·研究,2012(1):58-59.

[6]王刚,邱丕相.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17(4):95-96.

[7]阮俊谦.中小学武术师资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9):187.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WANG Yuqing

(Cao er Primary School of Guzhen Town, Zhongshan 528400, Guangdong, China)

王育青(1987—),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方法与训练。

猜你喜欢
武术校园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