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加强的意义与对策

2020-11-22 00:31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0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法治

(太原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武术文化蕴涵深厚的文化价值,是武术先驱智慧的结晶。武德是支撑中华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内核。为此,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应当加强武德教育,并将武德内涵渗透到教学环节,在巩固学生基本功的基础上,提升品德修养。由此可知,全面探究如何加强武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1 武德的核心内涵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指在武术活动过程中,群体形成的行为道德规范。武德,既是习武之人在武术活动中所遵守的基本道德,又是武术训练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规范。从主体内容方面来说,传统武德主要包括习武者待人接物的方式、传授武义或接收武义的态度,以及展现武义的德行等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武德的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既要保留传统武德的精髓,又要融合爱国主义精神。由此,提高民族精神高度,推动武术的良好发展。

2 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德是德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自省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提升道德素养,也是强化自我认知能力的必要基础。通过武德教育,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积极开展武德教育,能够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契合。

2.2 为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奠定基础

在古代,武德被习武者总结归纳为卫国、安民、和众、聚财等多方面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武德的理解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当下,人们将武德内涵概括为仁、义、礼、信、敬。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应摒弃保守粗鄙的封建思想,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武德教育过程中,武术教师需引导学生客观认知武德内涵,接受优良的武术文化熏陶。武德强调仁义待人、重情重义、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尊师重道,杜绝持强凌弱、争强好胜、意气用事,以此传承和保护武术文化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基础。

2.3 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品质,完善道德素养

加强武德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明确习武目的至关重要。在武德教育过程中,武术教师需强调懂礼节、讲道理、重信用、知谦让。众所周知,武术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对抗性比赛。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且细致的讲解刀枪棍棒各类兵器的使用技巧和武术招式。兵器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脚法、拳法、掌法与腿法的招式也是变化多端。这些独立的动作招式连贯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带给受众极强的视觉体验。武术技巧教学与武德教育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艺术敏感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新时代武德教育危机的表现

3.1 缺乏民族意识

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共同体是指建立在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现实利益以及共同的未来愿景之上的,强调的是在与他人互相交往和影响之中经历和分担共同的命运,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连体状态。高校学生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中坚力量,也是青少年的代表。但是在现今社会前行道路上,很多学生并未始终坚持以民族荣誉感和国家利益为核心的理念,缺乏民族和国家共同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2 法治观念薄弱

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另一方面也要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创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其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应作为法治建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强弱,做到遵纪守法,始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会影响到社会的法治意识及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落实。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确认识法治观念及规则意识,自控能力较差,而且也会受到社会不良环境及规则的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频繁出现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为社会不良团体开展违法行为提供了支撑。

3.3 不重视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共空间与个人沟通和互动的纽带,公共空间艺术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建立清晰的认识,并自觉享受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现阶段,高校武术体育生的公共意识相对较差,在公共场合也不重视公德,很多学生并未对此感到羞耻和惭愧,无法主动反省自己的行为。这种功德意识的缺失相较于失范行为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高度重视公共空间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合作,从而建立和谐的公共环境。

4 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策略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应践行如下几方面路径:创新武术教材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安排;加大德育教育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下文将就这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4.1 创新武术教材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安排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系列丛书越来越多样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但这些教材将编排重点放在武术技巧、武术功能、武术规则、生理健康与心理指导等方面,关于武德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对此,武术教师应承担立德树人的教学责任,创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部分,预留2个课时,讲述武德方面的内容,从尊师重道、公平竞赛、淡泊名利等方面,将武德内涵渗透到武术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公共选修课方面,由于课程内容少,自主支配时间多、学习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武德教育,一方面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

4.2 加大德育教育投入力度

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在每次授课前,通过行抱拳礼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候。将这种行礼的方式内化为一种习惯,这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礼仪,培养尊师重道、以礼待人的优秀品格。其二,在武术教学中,部分技巧动作的标准要求较高,对于基本功较差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由此,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其三,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武术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4.3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武德教育活动

习武者交流技术、以武会友是传统武术最显著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高校武术教师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切磋技术、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形成良好的内部氛围。在武术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手,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情况。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武德武风。

在武术切磋中,习武者全神贯注,是一种尊重对手的表现。但也要讲究点到为止,充分体现谦虚礼让的武术精神。这对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得失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仁义道德、以礼待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促进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法治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武德修养在当代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